本來太后蓮兒帶觀丫出遊回來的路上,已經跟觀丫說好,等到皇上十七歲,她到北都來,然後進宮選後。
可如今太皇太后做主,在皇上大婚這件事情上提前了,提前了一年,這讓太后蓮兒猝不及防。
這並非是太皇太后有多精明,只能算這事碰巧了。
太皇太后提前給皇上選後,她的理由是,她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皇上大婚,最好能看到自己的曾孫。
再就是,她走了之後,皇上就能親自掌權了,到那個時候,她才能放心地閉上眼睛。
這裡有個說法,皇上只有大婚之後,他才可以像大人一樣,獨立自主處理一些事情。
這樣的說法是不成文的,但是一般人都是這麼認為的。
在民間,一個男子只有結婚後,才能把他當做大人看待,他才能獨立處理成人的一些事情。
所以太皇太后這個理由很充分,太后蓮兒還不能反駁。
太后蓮兒為此還特意召見了馬丫,跟她密談關於觀丫去向的事,蓮兒希望馬丫能讓觀丫回到北都來。
馬丫一直在敷衍蓮兒,這就說明馬丫依舊不同意觀丫進宮。
馬丫不同意觀丫進宮,蓮兒就沒辦法知道觀丫現在在哪裡,她通知不到觀丫。
不光蓮兒在與馬丫談,太皇太后蓮兒也找了馬丫談皇上大婚的事。
馬丫在太皇太后面前,只是淡淡地笑笑,表示她一個民女,不便參與皇上大婚一事。
皇上選誰做後,全在於太皇太后張氏跟太后蓮兒兩個商議著來,她們是皇上的長輩,這是他們的家事,外人干預不得。
馬丫說自己以前只是個丫鬟,這事她更不能多嘴,皇上選後,這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
太皇太后張氏從側面,得知馬丫不願意觀丫參與選後,她就放心了。
她相信馬丫既然這麼說,就不會半路殺出來。
要是馬丫真的參與進來,太皇太后心裡會發慌,因為她不知道馬丫又會用什麼招數來對待她!
所以在馬丫離開後,太皇太后心裡是非常欣慰。
沒有馬丫的參和,沒有觀丫的訊息,孫周兩家是抓耳撓腮,又沒辦法,在他們看來,只有馬丫以及她的人知道觀丫的去向。
觀丫這兩年也並非沒訊息,觀丫一樣可以寫信給他們,信件會透過花姐的手,到周大清手裡。
周大清拿著信件回去,在周家大廳閱讀。
內容無非是觀丫想曾祖父和祖父祖母,想家人,信中還掛念曾祖父的身體。
觀丫每一次來信,他們周家都像過年似的。
而周家想給觀丫寫信,馬丫就告訴周大清,這事不必要,因為遠在千里之外的觀丫,周家什麼事她都瞭解。
馬丫告訴周大清,雖然她不讓觀丫回來,但是觀丫還是周家的小姐,這一點不會變。
如今皇上要選後,他們多麼希望觀丫能回來,可觀丫回不來呀,觀丫在哪裡他們不知道啊。
只有馬丫她知道。
花姐也知道花姐能告訴他們嗎?
想都別想!
觀丫的信件不是透過郵路轉來,而是透過恭儒山莊的人轉來的。
恭儒山莊是馬丫的人,他們把信件送到馬丫這裡,然後就離開了。
觀丫在信裡寫什麼,馬丫都會看,馬丫看後這信才可以透過花姐傳到周家人手裡。
當然,有時候碰巧,馬丫也會直接交給周大清,說一聲,咱們女兒來信了。
周大清就屁顛屁顛地接了信,像個孩子似得那麼開心。
周家要想打聽信件從哪裡來,那比等天還難。真正接觸觀丫的人不會很多,而且信件不可能是一個人直接送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