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回去後,他也在琢磨這個事。
大爺名叫孫化福,今年四十有五了。
說到大爺的名字,那麼就一併介紹一下孫家的其他兩個弟弟的名字,有必要介紹一下孫家的發家史,也算是在故事的開頭對讀者有個交代。
孫家祖上本一介布衣,家有十幾畝薄田,要是好年成,倒也能豐衣足食。
孫家祖上比較持家,即便是好年成,也是節省過日子。
這叫居安思危,為的就是遇到荒年成,能有個餘糧應急,哪怕一天一頓照進人影的稀飯,起碼餓不死人,不用出去丟人現眼的乞討。
孫家祖上雖然種田,但是也好習武。
常日裡也教人習武。
太祖舉事的時候,到處是兵荒馬亂,孫家祖上在家也不太平,到處是兵匪,他們掠奪糧食,殺人放火啥壞事都幹。
孫家祖上可是成年男人,在家更不安全,遇到兵匪,怕把他當著對方的細作給抓起來殺了,或者看他身強體壯,抓去當差。
於是他乾脆帶領徒弟跟隨太祖舉兵造反,立了不少大功,得了不少封賞。
太祖在南城做了皇上後,孫家祖上做了一個州的知府。孫家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了老爺這一代,才有了今天的這個樣子。
老爺共有三個兒子,大爺叫孫化福,二爺叫孫化祿,三爺叫孫華壽(三爺已經戰死了)。
如果老太太那會年輕的時候還能生的話,不用說,接下來的男孩名字就該叫孫化喜孫化財了。福祿壽喜財麼,老爺就是按照這樣給孩子起的名字。
雖然舅子爺那會說這名字土,但是作為不識多少字的孫老爺來說,就覺得這名字好。
“化”是孩子的輩分,這字不好改,族譜裡寫著呢,老祖宗早就給子孫立下了十二代輩分的字。
福祿壽喜財,雖然土些,但是喜慶啊,好記啊,要是子孫滿堂,福祿壽喜財全有了,那該是件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但是老太太生了三個兒子,就再也沒生過。
這已經很不錯了,老爺即便到地下見到老祖宗,也是說得過去的。在他這一支,也算是祖蔭庇佑,子孫滿堂了,福啊!
孫家的情況,大致就是這些。
另外,大爺孫化福的名字因為避諱現在皇上的年號福康,不能再用“福”這個字了,所以改名叫孫孝文了。
大爺孫孝文回去後,也覺得老爺問得蹊蹺,雖然老太太說就是拉拉呱,但是,四十五歲的大爺可不是小孩子一樣那麼好糊弄。
大爺躺在床上,也琢磨了半夜。
越琢磨,他越覺得這個馬丫有問題。
大爺是個男人,不是細膩的那種,當初買馬丫的時候,他也沒有想的太多,不就是一對乞丐母女,活不下去,求他買下她的女兒,好歹給口飯吃餓不死嗎?!
但是,經過老爺今晚這漫不經心地一問,就引起了大爺的注意了。
馬丫的娘怎麼就在大街上的官道上攔下了他呢?她不攔別人,偏偏要攔下自己。
大爺就回憶,回憶當時的情形,大爺是看到馬丫的木訥的眼神,起了惻隱之心的。
一個乞討的孩子,眼神木訥也就算了。但是,大爺帶她去吃包子,馬丫的眼睛一點都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