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脹死,跟馬丫一點關係也沒有!
自從二高被基兒抓了起來,馬丫已經不再把心思放在二高身上了,不值得。
基兒要是連二高都處理不好,那他就不配福康帝喜歡,馬丫對基兒的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基兒果然沒讓馬丫失望,在他的暗示下,緝事隊太監對二高下手,把二高的胃餓得萎縮,然後再讓三高與二高見面,送上肉食酒菜,結果把二高給吃撐死了。
這就等於把二高的死,嫁禍到三高的頭上。
當然,基兒送了三高一份人情,沒治三高的罪。
三高說了,二高脹死,他不是故意的麼。
可二高的兒子是他殺的呀,二高的妃子又因為兒子的死而上吊自殺,這也應該算在三高的頭上吧,他是間接地殺了她們呀。
另外,他還把二高的兩名小妾佔為己有。
對於這些事,基兒就當是沒看見,這就等於三高做了虧心的事。
而殺二高一家,要不是三高出現,遲早會死在基兒的手中,基兒精明在於,他不想落下殺自己的親叔叔的口實在民間。
三高從此有了軟手把握在基兒這裡,三高在基兒面前,更是俯首稱臣了,他也不再有任何幻想!
縱觀福康帝駕崩到大高上臺,大高在皇位上又不到一年駕崩,到基兒上臺,緊跟著就是二高謀反,二高被擺弄死,這些事也就發生在兩三年間!
這兩三年時間發生了好多事,但是有許多事情又與本文無關,就不去說它。
大高在位時想遷都,結果不到一年駕崩,等到基兒上臺,這遷都的事就不再提了。
從福康帝到基兒,這三位皇上關於都城定在哪兒,那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福康帝遷都北都,是因為北都是他做藩王時的老巢,福康帝奪了侄子的皇位,心虛,所以他只能遷都到自己的老巢他才心安。
當然,遷到北都還有從國家防衛的這點上考慮。
大高繼位後如果再讓他活一年,這遷都的事就成了。
他已經派大臣在把南都收拾好了。
他處處與福康帝唱反調,想把都城從北都遷到南都去,可惜的是他嘎嘣一下,就駕崩了。
大高的死馬丫與基兒都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然對於馬丫來說,她從來就沒考慮過責任這事。
在馬丫看來,這天下本來就是他爹惠武帝的,要是福康帝不謀反,惠武帝還在位呢,馬丫的公主地位,絕不下於靜公主的地位,惠武帝是多麼喜歡那個漂漂亮亮有些任性的婉兒啊!
基兒當然要對大高的死負責,大高畢竟是他爹。
殺爹這事,恐怕也只有在皇家才能幹得出來,平常老百姓不可能做出這等喪天害理的事情,老百姓都會遵照倫理道德行事!
由此可見,權利的慾望是多麼可怕!都是為了爭奪帝位一家人爭來鬥去,從古至今,向來如此!
基兒不遷都,他除了受福康帝的影響,他還是看中了這個重要的北方城市的地理位置,這可是扼守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能進犯中原的北大門,在這裡若有來犯,隨時都可以出兵抗擊草原上的騎兵。
關於前面兩位皇上的事情,便介紹至此。
至於這二高,三朝都想著怎麼謀反,他就是個笑話,論管理國家,三帝哪一個拉出來都比他強。
別說他沒成功,他就是謀反成功做了皇上,他也是個昏君!
二高謀反沒有成功,其實就是沒有馮清卉的人手在裡面搗鬼,他也不可能做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