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帝恨自己這個侄子,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他心裡著急啊!
福康帝做這個皇位心裡就踏實了嗎?要知道太祖用過的玉璽還在惠武帝手上呢。
就憑這個玉璽,惠武帝或者前太子想要討伐福康帝那就是不可低估的力量啊,它能喚起人心啊,這可是太祖下旨傳位給惠武帝做皇上的,福康帝要想辯論,他就是找上一百個能說會講的謀臣都辯不過去,他的行為就是謀反篡位。
那個時候福康帝才做皇上沒幾年,他心裡整日都提心吊膽。
福康帝在徐皇后死後,除了因為喜歡這個美麗漂亮的小姨子想娶她繼任皇后,另外一個原因,他就想在心裡報復自己的侄子。
要知道,在福康帝的心裡,認為征服一個男人,莫過於娶他心愛的女人他還乾瞪眼,福康帝的心裡有這陰暗的一面。
另外,要是能激怒惠武帝那就更好了,福康帝是不怕跟惠武帝明刀明槍乾的,惠武帝如今躲在暗處福康帝心裡不底實啊!
不過讓福康帝沒想到的是,徐小妹不願意做他的皇后,徐小妹選擇的是修道去做道士。
福康帝這就沒有辦法了。
一個男人心裡最愛的,就是想得又得不到的女人。
就像徐小妹這樣的,福康帝沒辦法呀,徐小妹不嫁人啊,他能有什麼辦法?
時間一長,福康帝的心裡對於徐小妹的情感不但沒淡,反而加深了。
於是在一次下面進貢上來的女人中,福康帝一眼就相中了李氏。
這個李氏除了沒讀過什麼書,也不會下棋不會作畫更不會書法,但是她會彈琴啦,尤其是琵琶,彈得那才叫絕妙。
對於福康帝而言,有一樣像徐小妹就成!
關鍵是,這李氏長得太像徐小妹了,除了她們年紀懸殊十來歲外,哪哪都像。
所以李氏受福康帝的寵愛是不用懷疑的,甚至可以想象,福康帝初次與李氏同床共枕的時候,他那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溫柔以待愛惜李氏身子的畫面,躍入你的腦海!
福康帝與李氏尋歡是把李氏當成徐小妹了。
福康帝對李氏寵愛有加,這就如同那首詩裡寫的: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於一身!
李氏受寵肯定遭人嫉妒。當有人誣告劉氏,說她嫉妒李氏下毒殺了李氏,這福康帝當然相信啊!
福康帝沒有理由不信,因為李氏未進宮之前,他確實臨幸劉氏多些!
李氏的死,既然不是劉氏乾的,難道她是正常死亡?!
不,她死在馬丫哥哥的手上。
馬丫的哥哥也就是前太子的邏輯是:福康帝寵愛李氏,這李氏像極徐小妹,徐小妹又是自己的爹也就是惠武帝的紅顏知己,福康帝不但侮辱了徐小妹的形象而且還讓自己的爹蒙羞,惠武帝既然修道不問世事了,可馬丫的哥哥得問啊,他怎麼能忍?!
有什麼辦法回擊呢?
那就是動用馮清卉的手下給李氏下毒殺了她,死了死了一死百了!
縱觀福康帝后宮的連環案子,始作俑者就是馬丫的哥哥。
只是馬丫後面給它加了把火,這把火差點要了福康帝的命!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徐小妹按照輩分應該比惠武帝長一輩,她怎麼就成了惠武帝的紅顏知己呢?
事實上,要不是徐小妹比惠武帝長一輩,要不是太祖當初阻攔,惠武帝娶的不是後來那個縱身跳入火海的馬皇后,而是這個徐小妹做他的皇后了。
徐小妹是惠武帝的紅顏知己這事,還得從太祖時期說起,從他們小時候說起。
太祖當年與徐大人一起打天下,兩人好的比親兄弟還親,為此兩家還做了兒女親家,徐大人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福康帝做妻子。
當年惠武帝的爹還沒有死的時候,跟太祖第一功臣徐大人的大兒子處的又是相當好,所以這兩家人的往來密些,這是不消說了。
那個時候靜公主跟徐家走的更加密,她特別喜歡漂亮的徐小妹,有時候去徐家做客,都會讓人把惠武帝給接來一起帶去。
前文說過,惠武帝不像福康帝,他心不狠。惠武帝之所以心不狠,因為他是個讀書人,他也喜歡琴棋書畫,這就與跟他差不多大的徐小妹說到一起玩到一起去了。
小孩子麼,不分男女玩就玩吧,大人也沒放在心上。
兩個人常常在一起下圍棋。
這兩個又是棋逢對手,話又能說到一起去,所以不見面的日子都想見到對方,說說話下下棋什麼的,心裡別提有多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