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丫反對的理由那就是,福康帝現在身體很好,即便他們能夠聚集到人手,但是對於福康帝來說,打敗他們易如反掌。
因為福康帝本來就是一個能征慣戰的統帥之才,他們根本不是久經沙場的福康帝對手!
馬丫的意見是,不可以以惠武帝或者馬丫的哥哥名義起來造反,這樣只能讓哥哥的理想速滅!會讓他們一直隱藏很深的恭儒山莊總部暴露。
那樣太不划算了!
馬丫分析形勢,如今在山東的二高,他也在蓄謀造反,手裡也藏有一萬兵力。如果現在就以惠武帝的名義或者馬丫哥哥的名義起來奪皇位,那麼這二高的力量可不容小覷,他會毫不猶豫地幫助福康帝一起裡應外合來剿滅他們的。
二高跟福康帝是父子,跟太子是親兄弟,一旦有人來奪他們家皇位,他們便會齊心協力舉兵一處好對付外人,馬丫說那樣他們會輸得很慘!
那麼,如果以老百信生活不下去了,起來造反搶糧啊什麼的,二高肯定當縮頭烏龜,因為他所養的那麼多兵,他才捨不得拿出來用呢。
況且以他的心思,他恨不得這地方越亂越好,越亂,他才越有機會······
所以這次恭儒山莊並沒有出面,只是馮清卉派了手下,緊急聯絡了唐三兒,然後,給她送去了兩個軍師······
有關於那次的起義不去說它,反正就是農民活不下去了,後來失敗了。
官府的很多糧倉被搶了,府縣衙門被燒了,很多官員逃離了州縣,沒來得及逃跑的都被殺了,來得及逃跑的後來被福康帝給殺了!
那次的意義是,雖然雙方死傷了上萬人,但是如果沒有這次的起義,怕在這地兒死亡的人永遠不止這個數。
要是那樣的話,這裡的貪官還是要貪,老百姓一遇到荒年還是吃不上救濟糧,還是要繳納一定的賦稅,還是要被逼出去逃荒要飯,那樣的死亡會多增多少?能是這傷亡的區區上萬人可比的?!
自從這事結束,福康帝知道原因後,為了安撫這一帶的老百姓,官府便在這裡開倉放糧救濟受災的群眾,在荒年免徵這個地方的賦稅。難道說不是這次起義所帶來的好處?!這要少死多少人?多少人不用逃荒要飯,不用餓死或者凍死在異地他鄉?!
總之那次起義是失敗了,起義軍後來或被招安或者被砍頭,但主角唐三兒逃離了,沒了蹤影,唐三兒去了哪裡福康帝一直查詢了兩三年都沒有找到。
那麼唐三兒去了哪裡呢?
她哪裡也沒去,就在兗州恭儒山莊的地下室躲了三年,後來風頭過去後,林孝主讓她去跟了江湖上的一位高人,去學了易容術,她這才得以重見天日。
再說她就是出現在福康帝的眼皮子底下,他也不認識啊。
福康帝追查了她一段時間,以怕她遁入空門為由,下令把全國的尼姑道姑全部抓到南都來受審,以便尋訪徐小妹的下落。
還別說,徐小妹還真被抓到了,她既然做了道姑能逃到哪裡去?!
但是,這次福康帝見徐小妹,卻沒有他想象的那麼興奮。
因為徐小妹被抓來後,她跟看守她的人說,自己就是徐小妹,跟靜公主過去有過交往,希望他能幫自己去通知靜公主。
徐小妹說,只要他去靜公主府邸報出自己徐小妹的名字,靜公主知道後,一定對他大大有賞。
聽說她就是徐小妹,那看守她的人被嚇得魂不附體,趕緊去通知靜公主。
這還不算他又去了徐府告知徐家人,這樣的人豈是他能得罪得起的?!
結果,靜公主得知徐小妹在牢裡,立馬派人從看守的手中提出徐小妹,靜公主透過福康帝身邊人得知,原來福康帝就是因為她,才動了這麼大幹戈的。
靜公主便把徐小妹帶在身邊,去見福康帝。
福康帝對於靜公主的到訪,心裡還是挺慌的。他還記得自己剛做皇上那會兒,自己派人秘密殺了駙馬,結果靜公主扯著他的龍袍要他賠自己丈夫的情景,至今還印在他的腦海裡。
想想自己都很沒面子!
自己堂堂一個皇上,竟然被靜公主扯著龍袍要她的男人,他作為一個皇上還不能發火,還得哄她說不是自己派人殺的,他要幫靜公主討回公道,他要嚴懲兇手,結果他把自己派去的兩個親信給凌遲了還滅了他們兩家人。
有誰能理解福康帝的心痛和苦楚?!這兩人可是他的親信啊!
這麼多年來,福康帝為了彌補靜公主失去丈夫的心痛,沒少對她的賞賜,除了給她許多的財物,從官奴中挑些好奴才送給她用,還給她的兩個兒子加官進爵,所以福康帝見她帶著自己朝思暮想的徐小妹來,心裡灰灰的,自己還能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