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康八年,周大清利用便利的機會偷摸了馬丫幾回手,有兩次馬丫沒有把手縮回來,馬丫還彎曲了一下手指,感覺好像馬丫也想握周大清的手似的。
這些小動作不去說它,提一下是為了說明在這一年,在戎兒基兒跟隨福康帝到北方找仗打的那幾個月時間裡,雖然馬丫空閒不多,但是一有就是周大清的。
周大清跟馬丫在這一年裡的感情,更近了一步,馬丫經常把周大清稱呼為“你”了,只是有第三者在場的時候,馬丫會斟酌措詞,倒也一次沒錯叫過,都是稱周大清為清爺,或用“您”這麼個尊稱!
這些都是小細節,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要把三太太跟大爺這事說透。
說清這件事情之前,且先把時間帶到福康九年的一次大事件中。
為什麼要提這件大事件呢?
因為府裡有人把這件事與大爺跟三太太之間的那點事聯絡在一起了。
福康九年發生的這件大事,就是基兒大婚。
為什麼要把基兒的婚事稱為大婚呢?
因為在這一年,福康帝下旨,定基兒為皇太孫。
皇上那可是金口玉言啊,皇上對已故皇后非常喜歡的這個孫子基兒,把他提到皇太孫的位置上來,他是有想法的。
因為在太祖時代,那個時候的太子也就是惠武帝的爹死後,太祖就下旨定下皇太孫,也就是後來的惠武帝。
太祖這麼做就是怕他駕崩後其他兒子為爭奪皇位起爭執,才這麼做的!
太祖早早定下皇太孫,有什麼好處呢?
這好處就是皇太孫能夠早早結交一些有本事的人,他們之間有了感情,有了一榮俱榮一毀俱毀的巨大的利益關係,別的皇子再想歪心思,就比較難了。
多少年以後,馬丫再回顧惠武帝時代所做的一切,她就覺得她爹惠武帝當時還是太仁慈了,他要是像太祖那樣下手毫不手軟,估計自己的人生也就簡單明瞭,一眼就能看得到底:榮華富貴麼!
如果惠武帝具有了太祖的手段,那麼現在,恐怕福康帝也就是當年的北王早就到太祖那裡報道去了!
福康帝賜基兒為皇太孫,也是學太祖的做法,是為了穩固基兒的將來的帝位!
當然,福康帝跟太祖不同,太祖的太子那時薨了以後,才賜予太子的兒子為皇太孫的!
而福康帝的太子還健在,只是他身體不好而已,胖的連路都走不動了。
在這個時候福康帝定下基兒為皇太孫,也是怕他駕崩後,兩個皇子趁太子病歪歪的時候,再出現自己第二,奪了基兒的帝位!
好福康帝下旨基兒為皇太孫後,沒過幾個月就做主給基兒辦了婚禮。
可基兒結婚新娘子卻不是蓮兒,這大大出乎眾人的意料。
難道福康帝把蓮兒的八字拿去,讓人掐指一算與基兒八字不合?!
還是????????????
這後面的省略很重要。
重要的是有人懷疑,是不是因為大爺跟三太太的事傳到福康帝那裡去了?!
大爺跟三太太的事,關蓮兒什麼事呢?
有人就想:若我是福康帝,我肯定不會選蓮兒皇太孫的妃子。
這很好理解,蓮兒的娘不守婦道!
不守婦道的女兒怎麼可以成為未來母儀天下的皇后呢!
有人一拍大腿,就是這麼個理!
於是,此人就撇嘴,怪三太太不能熬幾年,再過幾年,她就更貴了。
跟貴比起來,偷偷摸摸算個屁啊,不就那點個破事嘛,就非得拿自己的女兒前途當兒戲、把女兒的前途給葬送了?!
這裡的“此人”只是虛擬,沒有特指哪一個人,孫府的某些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大爺跟三太太的事情,在福康九年,在孫府,雖然下人裡有人議論,但還是比較私密的,有人聽了連大氣都不敢出,直接閉嘴。
孫府的兩大人物,大爺和三太太,一個內當家一個外當家,如果讓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知道自己在傳播他們的事情,結果如何是可以想象的。
事實上大奶奶的人再次被貶,與這件事有特別大的關係,雖然沒有直接這麼說,但是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