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府的門口站了兩排家丁,孫府的家丁清一色的藍衣,站在大門的兩邊,大約有十來個,他們正在驅趕路人。
不一會,先是四個媳婦穿著鮮豔的襦裙出來探個究竟,接著指揮外面的下人往大門兩邊挪一挪,說裡面的太太小姐們都要出來。
不一會,從門裡出來個老太太,白髮蒼蒼,在幾個太太的攙扶下,被眾多丫鬟媳婦圍攏著向門外來。
老太太的後面,跟著一大幫錦衣羅裙,接著就是孫家的少爺等人。
少爺分散到兩邊,隔開了家丁與孫家女眷。
“快了,說是到了前門那裡!”大爺向老太太道。
老太太就向那邊看。
眾人也向路北邊看。
不一會,先是兩匹快馬趕來,接著後面是幾兩馬車,它們的前後都有士兵騎著馬護送。
到了孫家的門口,士兵便堵在道路的兩遍,不讓路人透過。
孫府的幾個媳婦便迎上去,走到第一輛車邊,掀開車簾,先是從車上下來兩個標緻的丫鬟,接著,她們又去攙扶從裡面下來的一個太太。
這位太太看上去大約四十來歲,著一件粉紅鍛長襖,下著一條青絲羅裙,頭上珠光寶氣,她從車上下來,眼睛一直在眾人中搜尋。
最後她把眼光定格在老太太的臉上,聲未出,眼淚就嘩嘩地下來。
她推開眾人,趨前幾步,一把拉住老太太的雙手,那腿就像是軟了一樣往下滑。
跟隨她後面的一個大丫鬟,眼疾手快,迅速把一個靠墊,趕在了太太跪下前,塞到這位太太的膝下。
她就是老太太的大女兒,周大清的娘。
她揚著臉,淚成行,抖抖索索叫了一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老太太已經泣不成聲,她拉起跪在地上的女兒,母女兩終於抱頭痛哭。
她們的四周太太,以及一些媳婦,都抹了淚,母女兩個見面,一晃五年過去,實在是難得。
等到母女兩哭了一會,大爺這才道:“娘,妹妹,都高興點,這見了面,咋還哭上了呢?讓大家跟著落淚,這是喜事,都高興點,都高興點,走,回家坐下說話去。”
於是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這才上前來解勸。
姑太太身邊的人,見她們穿著不俗,便都自動讓開。
太太們勸了一會,方穩定了母女兩個的情緒。
此時在人群中,有人叫了一聲娘,姑太太在人群中搜尋了一下,才看到兒子周大清跟戎兒在一起。他在那裡歡天喜地地看著自己的娘,他還不好進來,姐妹以及嫂子們,太太姨太太們,都把她娘圍在中間了。他只能站在門檻上才能看見他的娘。
大奶奶便向周大清招手,笑道:“還不過來見過你娘?”
“先進去,進去了再相見。”不知誰說了一句。
於是一行人在下人的簇擁下,進了老太太的大廳,老太太上首坐定,眾太太這才坐下。
姑太太便上前,給老太太行了大禮,又與幾個太太見了禮,又受了侄子侄女的拜見,又受了侄兒媳婦的拜見。
禮畢,這才坐下吃茶說話。
噓寒問暖一番,姑太太這才說明了來意。
她這回來,一是為了接周大清回去過春節。
本來說好,是要翻過年再來接他,但是考慮到他爺爺的心情,才來接他。
姑太太說了,本來說好翻過年來的,但是她的公公接到孫家老爺的一封信,這封信提到皇上在南都賜孫家院子一事。
她公公看了信後,想了幾天,這才決定,要把周大清帶回去過個春節。
說到這裡的時候,姑太太看了看一屋子的人,便住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