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就把他們姐弟所說的話記錄下來,一共記了二百多頁紙。
龍懷寺的會法師聽說此事後到了惠寬的家裡,惠寬的父親把他們談話的記錄給法師看。
會法師驚歎道:“這些都妙合佛經大義,沒有一點錯誤。”
有一個神密的禪師,不知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在惠寬家附近的淨慧寺中修持,修煉到火光三昧的境界。
禪師派人把惠寬的姐姐叫來,她走到寺院門口時,卻不進去,說這裡是“火聚”。
禪師說:“為什麼不用水來滅火呢?”
惠寬的姐姐立刻作水觀法門,滅火而入。
禪師知道她已經深入到觀定法門,就勸她出家。
但是父母給她定了親事。
於是信奉佛教的俗士和僧人一起湊錢,把她贖出來,她才得以和弟弟一同出家。
當時隨蜀王住在益州。
王請惠寬姐弟到城裡居住,王妃為他們建造了寺院。
他們走在路上,碰到一個對佛教心懷猜疑的人。
二人把這個人叫來:“不要在三寶面前有異心,免得自找苦吃。”
那個人立刻悔過求恕。
遇到有需要錢財的大功德之事,例如建造寺院等,只要他們燒香祈求,就能在地下掘出錢來。
惠寬十三歲時,喜歡一個人獨自靜坐修禪。
後來他從空慧寺的胤禪師和龍懷寺的會禪師,聽講經律。他一邊聽講,一邊自己閱讀,他讀過的經書,能夠過目不忘。
從未聽說過的經書,問他其中的問題,他全能解釋疏通。
剛到龍懷寺時,龍懷寺有二百多個僧人,會禪師讓他幹活兒,唯獨不許惠寬幹。
有的僧人對此很抱怨。會法師說:“惠寬原來是我的老師,我怎麼能讓他幹活兒呢?當年周滅佛教,我投奔相禪師,隱居於南山中。隋初佛法再盛,我辭別恩師去蜀。臨走時,師傅囑咐我:‘你到蜀地,會有許多弟子,有個叫惠寬的,你要好好管教他。'我算一下恩師的死日,正是惠寬出生的日子,因此惠寬的前世是我的恩師。”
這以後,沒有人再提讓惠寬幹活的事。惠寬在寺中抱閒守靜,修持定業。
三十歲的時候,惠寬回到家鄉綿竹弘傳佛法。
那時,惠寬家鄉的人信奉道教。惠寬一到,眾人紛棄道從佛。
惠寬的父母也皈依了佛門,把自己的宅院施捨出來,做了寺廟。
綿竹各村都為惠寬建佛堂,共有佛堂一百多處。
貞觀時,有個叫策的僧人,修持咒語的功夫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