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卡稽核了,卡了三個多小時沒放出,聽群裡說最近稽核挺忙的,有些人被卡了一整天,先更新下一章吧,放出來義父們再翻回去看好了)
兩人正在鬧著,這時許承安突然聽到了由遠而近的腳步聲:“有人來了!”
廠長辦公室建在遠離生產廠房的區域,位置比較特殊,平時員工都不會從附近經過,肯定不是無意路過,而是找自己有事的。
施秋晴知道他聽力敏銳,連忙放開揉著他頸脖子的手,裝作故意收拾東西的樣子。
果然,下一刻廠子門衛就走到辦公室門口:“廠長,郵電那邊的工作人員來了,說是過來裝電話的!”
許承安精神一振:“很好,我這就岀去!”
加工廠正式建成開業後,他就向郵電那邊申請了裝一臺電話。
別看後世人手一臺手機,然而在通訊極為落後的80年代要裝臺座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拿滄城這邊來說,初裝費兩千大洋,工料費三百,再加個副機七百,總共三千,一般人根本承擔不起。
這還不是安裝費最高峰的時候,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裝一部電話花五千甚至八千都是可能的,直到2001年,受到手機的衝擊,座機初裝費才取消,上一年還得兩三千塊,屬於49年入國軍,裝的都拍大腿。
而且,83年就算你個人再有錢,郵電也不安裝,只裝單位和村集體,此外除非是有一定規模的工廠,才有可能申請到,小作坊都不鳥你。
改革開放前,除了郵電局和單位集體基本沒有電話,私人電話要地市級領導以上才有資格。
80年以後逐漸放寬到縣處級和街道的公用電話,普通百姓不看級別可以安裝,但最先開放的是大城市,滄城還不行。
許承安的加工廠屬於中型工廠,這才成功申請批下,又等了一個多月,郵電的安裝人員總算過來了。
在廠子見到了郵電來人,許承安上去就每人先遞了根小中華:“麻煩幾位了啊。”
得知他是廠長,見面就分好煙,郵電的人也還客氣:“許廠長,這電話你打算裝到哪裡?”
許承安早有打算,毫不猶豫道:“主機裝我辦公室吧,副機裝副廠長辦公室!”
把幾個郵電的工作人員帶到廠長辦公室,他們討論了一下,便開始佈線了。
到了中午,正副兩臺座機終於裝好了,工作人員除錯了下沒問題,便把號碼給了許承安,還是個五位數的號碼,因為座機數量實在太少了。
像四九城的電話號碼,80年代才把前面的局號從一位數升級到兩位數,號碼總數從五位數升級到六位數,滄城這種小地方自然沒那麼快升級。
差事完成了,幾個郵電的工作人員便告辭,許承安挽留他們吃個午飯,不過被推辭了,說是還有其他事要忙,於是也就沒有勉強。
看著那個電話,施秋晴好奇問道:“安裝這電話機得多少錢啊?”
許承安道:“連副機和工料費總共三千。”
“好貴!”施秋晴咋舌:“那打電話呢?”
許承安想了想:“一分鐘幾毛吧,長途得一塊多,兩邊都得收錢!”
施秋晴錯愕:“兩邊都得收錢的話,那加起來每分鐘不是得兩塊多?”
打個長途,隨便兩三分鐘很多人一週的工資就沒了,她是絕對捨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