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得好一會,梁文峰這才反應過來:“現在開個廠可不容易啊,尤其是鄉鎮私企,要能得到政府審批太難了,就算人脈關係夠硬,也得有非常好的經濟專案!”
許承安點了點頭:“對,我就整了個專案,那就是帶我們屯子的村民種黑木耳。”
梁文峰有點奇怪。
黑土屯他去過兩次了,一次喝施秋寧的升學酒,一次則是新居酒。
這是個小屯子,人不多,按道理就算許承安能帶村民種木耳有成就,這成就還不足以讓政府給他批廠子。
許承安又補充:“我那黑木耳栽種技術還不錯,產出來的黑木耳品質好產量高,鎮政府打算在全鎮有集體山林資源的屯子推廣,而我會把栽種技術拿出來,還給想種木耳的耳農開培訓班!”
梁文峰這才恍然。
陽平鎮政府這麼重視,還打算全鎮推廣,搞成叢集產業,那加工廠就少不了。
但又能不能讓其他地方的加工廠把鎮上的黑木耳給收了去,賺錢也得留給本鎮的廠子啊!
許承安是帶頭搞黑木耳專案的,手裡掌握著技術,還願意拿出來分享並開培訓班,主動配合政府積極推廣,政府自然也不能虧待他,於是批廠子就說得過去了。
“兄弟,你走的這一步厲害啊!”
梁文峰豎起大拇指,又試探著問道:“你這加工廠有多大?”
許承安想了想:“嗯,差不多三千平吧!”
梁文峰:“……”
沒什麼好說的。
牛逼就完事了!
許承安這加工廠很可能包攬未來幾年整個陽平鎮的黑木耳加工業務,梁文峰已經料想到不會是小作坊,不過聽到這個數字還是羨慕了。
不過羨慕過後又變成了驚喜。
雖然開廠的是許承安,但他找了自己當經銷商啊!
六七千斤木耳幹,私人買賣他不敢做。
但是,如今許承安可是代表著正兒八經的廠家。
從廠家進的貨可就合法了,並非來路不明,想賣多少都行!
許承安只專心做加工廠,廠家不能把經銷商的活也攬了,這不現實。
經銷商得跑業務的,挺費事,此外還得在當地人脈廣,有背景,吃得開。
以後自己還得把木耳賣到省外,沒地頭蛇經銷商你個外來者怎麼玩?
滄城的經銷商,許承安最先想到的就是梁文峰。
梁文峰本來就是收各種山貨的,木耳幹自然也收,這玩意他熟悉得很。
他在城裡基本啥事都能搞定,並確保自己加工廠的幹木耳能投放各大小市場,這點不用擔心。
以木耳市場的緊俏以及黑土屯黑木耳的品質,給自己當經銷商是必然掙錢的,掙得還不會少。
前世今生都是朋友,這輩子合作還那麼愉快,這錢給誰掙都是掙,自然優先考慮梁文峰了。
他拿出一小袋自家曬好的幹木耳:“阿文,這是我們屯春季頭茬的木耳,你瞧瞧!”
梁文峰從拿出一塊幹木耳看了幾眼,又聞了聞味道,神色驚訝:“這品質都快比得上野生的了啊!”
他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得出這木耳的品質。
“呵呵,確實,我已經吃過了,有野生木耳的味,肉質厚,還像秋耳那樣爽脆,因為它五月下旬就開始採收了,那會天氣還不是很暖和!”
梁文峰這才想起自己忽略的問題:“你們屯的木耳咋收得那麼快?”
這會別家的木耳都還沒開始採收呢,許承安帶來的都曬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