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吳乞買整頓好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金遼邊境出發。而遼國的元帥蕭兀納還在和手下的將領扯皮。軍營中突然多出來了五萬套精良的武器裝備。
在場的將領哪個不想要啊,一個個的遼國將領就如同看見了骨頭的狗一樣。爭鬥的面紅耳赤。都想給自己的部曲多爭取點好處。
蕭兀納實在是沒有辦法,裝備只有五萬套,而前線的遼國大軍則有十多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套,狼多肉少,不管給哪個部曲裝備齊全,其他的將領肯定不願意。
人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實蕭兀納的想法是:用這五萬套優良的裝備組建一支精兵,但是遼國的組成和金國類似。
都是幾個部落首領和貴族聯盟湊在一起形成的,各個部曲表面上是遼國的軍隊,實際上卻是部落首領和貴族的私兵。
就在各個將領爭執不休的時候,有斥候來報:“邊境發現金國遊騎兵。”
金國和遼國打了很長時間的仗了,遼國都已經習慣了金國軍隊的作戰方式,每次打仗金國都是先出動遊騎兵刺探遼國的軍情。將遼國軍情刺探明白以後,如果能打的話。
金國騎兵就會一窩蜂的衝殺上來,打不過的話。金國騎兵就會不斷的派出小股部隊對遼國軍隊進行騷擾,打不過你,噁心死你。
等把你被打的疲憊不堪的時候,再出動大軍和你正面交戰幾場,然後就撤退了。這就是金國一貫的作戰方式。這也是蕭兀納看不起金國將士的原因。
仗都打了這麼多年了,金國就沒有別的作戰方式。金國將士唯一讓蕭兀納佩服的就是他們打起仗來悍不畏死。而遼國有些將領悠閒舒適的日子過慣了。
反而不適合統領士兵了,那些將領一個個吃的是腦肥肚圓的,家裡妻妾成群,真打起仗來,這些將領一個個的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讓他們打順風仗還行,打了勝仗這些將領就會一個個身先士卒,嗷嗷叫著追殺敵軍,撈取好處。若是打仗不順利的話,這些將領就會帶頭逃跑,逃跑起來則是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都快。
蕭兀納早就想撤換掉這些將領了,無奈的是,能在遼軍裡混到將領的地步,哪個又是省油的燈,這些將領和朝廷中的貴族大員狼狽為奸。
每次蕭兀納彈劾這些將領的時候,朝堂上總會有大佬出來給這些將領背書。而皇帝耶律延禧又是一個喜歡聽信讒言的人。
要不是自己對耶律延禧有救命之恩,並且輔佐他坐上了大遼皇帝寶座的話,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保住自己大元帥的位子。
蕭兀納看著手下停止了爭吵的眾將領問道:“金兵犯境,不知道哪位將軍願意領兵前去迎敵?”手下的將領們看著蕭兀納一個個的都低下了頭。
看著這些將領一個個的慫樣,蕭兀納氣的都快吐血了,心裡罵道:“他奈奈的個熊,爭取好處的時候,一個個的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
如今,聽說金兵打來了,就一個個都慫了。大遼國養這些廢物何用?自古以來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剛好這些將領在爭搶這些裝備,我就用這些裝備來刺激刺激他們。”
想完以後的蕭兀納看著這些將領說道:“哪位將軍願意帶兵出戰呢?如果戰勝了來犯金兵的話,那麼上天賜予咱們的這五萬套裝備,我可以多給他分一萬套。”
聽到了蕭兀納的許諾以後,一個個裝死的將領紛紛的抱拳出列,喊道:“小小金兵,末將願往。”“那些野人一樣的金國人,只要給彪下伍萬人馬,保證殺他們個丟盔棄甲。”
不是這些遼國將領輕敵,而是金國和遼國打仗打了數年,每次金國出兵攻打遼國的時候,兵力都沒有超過伍萬人的,而且每次都是打了就跑。
從來沒有和遼國士兵硬扛過。只要金兵有點小勝利,或者撈了點好處就會主動撤兵了。金國這樣的打法也就給遼國上上下下留下了一個印象。
這個印象就是金兵都是野蠻人,除了打起仗來不要命以外。就沒有什麼優點了,這些野蠻人沒有軍紀,不懂兵法,每次打仗就是撈點好處就跑。
然而讓遼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印象其實是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設定的示敵以弱的計謀。他讓遼國人一直誤認為自己不會打仗。
每次出動士兵攻打遼國也不會超出伍萬之數,那是為了讓遼國軍隊誤認為自己兵力不足,沒有實力和他們爭鋒。
完顏阿骨打是一個能忍的人,在他得到了宋朝援助的優良的武器裝備以後,經過試驗,他發現宋朝的這些防具一般的刀劍很難對其進行破防。而武器則是削鐵如泥的利刃。
他本來打算將手下的將士訓練的適應這些裝備以後再傾巢出動,一舉滅掉遼國,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
自己的計劃被武明攪和的一塌糊塗。阿骨打還以為這些針對自己的襲擊是遼國精銳乾的好事。如果讓這些遼國精銳把自己擁有大量精兵和優良的武器裝備的訊息傳回遼國的話。
那麼這些年自己的佈局就全部功虧一簣了,萬般無奈的阿骨打只好提前出兵了,對於阿骨打來說,勝敗在此一舉。此戰若勝,那麼自己後半輩子就可以穩坐江山了。
此戰若敗,自己的家底也就會被敗個精光,自己後半輩子就是回到深山老林中苟延殘喘的命了。因此,阿骨打對自己的親弟弟吳乞買下了死命令:
此戰只許勝,不許敗,若是勝了,我就不再追究你丟失軍械之罪。若是失敗了,就不要怪我不念兄弟之情,親自取你項上人頭。
吳乞買的壓力也很大,畢竟自己的親哥哥算計了這麼多年。本來畢其功於一役就能穩勝的計劃因為遼國的小股精銳部隊的搗亂而不得不提前發動。
金遼邊境上,遼國可是有十幾萬大軍駐紮。若是那些優良的軍械沒有丟失的話,吳乞買認為以遼國的裝備,很難傷害到裝備精良的金國士兵,但是軍械丟失了就是丟失了,自己一下子就少了伍萬戰力。
自己的部隊滿打滿算也就只有十萬士兵。如果不計損失的和遼兵硬拼的話,自己雖然可以保證能勝。
但是勝利了以後呢?金國能剩下兩萬勇士都算是老天開眼了。仗打完了,大金國也離滅國不遠了。兩萬殘兵還怎麼抵擋宋朝的軍隊。
吳乞買可不認為:宋朝得知金國和遼國拼了個兩敗俱傷,只剩兩萬殘兵以後。宋朝不會趁機出兵滅掉自己的大金國和遼國。
在戰敗了會被自己的親哥哥砍掉腦袋的壓力之下,吳乞買決定智取邊境。
金遼邊境有很多山區,對於打埋伏戰來說,那裡簡直就是天然的戰場。吳乞買命令手下分兵,安排好七萬大軍埋伏在山區之中後,派出了剩下的將士前去誘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