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九章 電氣化時代 (1 / 2)

對於火車機頭,李青松一開始也是考慮要造蒸汽動力的。

畢竟這玩意兒簡單粗暴,自己又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但思來想去,李青松最終還是拋棄了這個打算,打算一步到位,直接建造電氣化的火車機頭出來。

原因很簡單,電氣化的機頭,運力更大,效率更高,速度也能更快一點。

相比起蒸汽機頭,它的好處多多。

但李青松決定要上馬電氣機頭的原因並不僅僅如此。

另外一個原因是,既然未來要規模化的運輸各種礦產,那,不僅消耗端要規模化,生產端也要規模化才行。

依靠之前的那種手工作業採集礦產絕對不行,累死克隆體們也做不到。

必須要上馬各種採礦機械,才能開採出足夠的礦產。

這便意味著,一號鐵礦、氧礦、託林礦那裡也需要使用大量機械和電力。

那,在那裡各自建發電廠?

這個方案被李青松否決。

現階段,與其建造更多小型發電廠,不如全力造一座大發電廠出來,然後分別向各處基地供電。

如此,建造線路就成了必然。而既然有了線路,火車供能問題便順帶著解決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未來李青松的規劃是大規模的機械化。

唯有機械化,才能真正推動自己的科技發展。依靠手工作業,撐死了也就是個手工作坊。

地球時代的機械化,是依靠煤炭和石油來實現的。

但洛神星上可沒有這些化石能源。

要實現機械化,唯一的方案是直接跨過化石能源時代,直接進入電氣時代。

而,既然已經決定了未來要以電氣化來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現階段電氣化的機頭又有這麼多優點,那幹嘛不用?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對於電氣化極為有利。

這個因素,對於地球時代的人類來說,可謂夢寐以求。

超導。

因為洛神星上極低的溫度,無需特意營造,便天然具備超導環境。李青松只需要略微線上纜材料上下點功夫,便能大規模的製造超導線路,實現電網電力的無損耗傳輸。

如此一來,效率就更高了。

種種原因綜合之下,李青松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

一號機械廠之中,二十多名克隆體在不斷的手工製作零件,手工組裝,不斷的測試。

他們正在研究該如何製造一臺電氣化的機頭。

在這過程之中,他們的大腦高速運轉著,不斷結合現實情況,不斷試錯、嘗試,於是一條條知識在他們大腦之中生成,變成了屬於李青松的知識。

這不同來源的知識匯聚到李青松大腦之中,在他腦海中融會貫通,又實時反哺到了每一名克隆體身上。

二十幾名克隆體沉默著,相互之間沒有絲毫交流。但,一名克隆體透過實驗總結出來的知識點,譬如某些連線件不能使用浸酸處理工藝,否則會導致強度不足,這一個知識點立刻便會同步到所有克隆體腦海之中。

無需交流,無需告知,其餘所有克隆體在處理此類零件時,全都會避開這一點錯誤。

另一名克隆體有了別的發現,立刻也會同步到其餘克隆體腦海之中。

每一名克隆體的進步,都會導致整體的進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