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懸壺濟世,我只是想長生不老>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不絕人,一線生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不絕人,一線生機! (1 / 4)

顧擔上一次自夏朝趕赴不周山脈,尚是大宗師頂峰,一路未有什麼耽擱的情況下,也花費了足足四年有餘的時間。

而今要從鎮川重返夏朝,所花費的時間也理所當然的會大幅減少。

距離沒有什麼變化,真正有所變化的,是顧擔的實力。

啟程那日是仙臨一百四十二年夏季。

等到顧擔能夠再重新見到夏朝的輪廓之時,已是仙臨一百四十三年秋季。

花費一年時間有餘,顧擔重新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夏朝。

一年多時間顧擔倒也不是全在趕路,路上若有順手需要幫助的人,他也不吝嗇出手相助一二,略略耽擱了些許時間,否則怕是隻需一年便可回到夏朝。

當夏朝的浩瀚山河重新映入眼簾,顧擔也是情不自禁的深吸了一口氣。

在不斷趕路的一年中,天地仍有過一次變化,只是影響不如初時那般劇烈、可怕,像是將積攢千年的變化一時之間展盡。

即使如此,對於凡俗之人的造成的傷痛和影響,也是完全無法消弭的。

一路行來不知多少國度陷入到了饑荒、災厄之中,多少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所謂餓殍遍地,絕非是一句空口白話。

但國與國之間自有不同。

當顧擔重新回到夏朝的時候,肉眼可見的便是,夏朝百姓的風貌,遠比那些受災嚴重的地方好上太多太多。

目光粗略一掃,雖然偶爾還是有幾個面黃肌瘦者,無力的蹲在牆角粥篷邊上等待著官府的救濟,可大多數人還稱得上是身強體壯。

地動的範圍的的確確波及到了夏朝,可如今的夏朝不是大月,在一位位聖賢的手中,夏朝做的遠比顧擔所看到的任何一個國度都要更好。

天眼神通洞開之下,顧擔沒有在路邊看到任何一具骸骨。

這雖有些不可思議,卻也並不算特別出奇。

最初也最激烈的地動之時,沒有傷亡是不可能的。

但真正的災難卻並非是第一次地動,而是地動之後的那些受傷的百姓、沒有糧食的百姓、無家可歸的百姓要如何去安置。

第一點有顧擔離去之前所設立的醫館制度,從【懸壺濟世】的反饋來看,夏朝一直都做的很好,醫術在夏朝並非是觸不可及的東西,恰恰相反,它與每一個夏朝子民都息息相關。

如此,縱使災厄過後的救治傷員等要務,也不必求皇都施以援手,每一地都有能夠挑起大梁的存在,算是最大程度的上的救治了傷員,也安撫了人心。

至於第二點,對於那些駑弱不堪,常年戰亂的國度來說,或許存不下什麼糧食。

但對於夏朝來說,糧食應該更不是一個問題。

顧擔離去之前,曾給過夏朝皇室警告。

外敵不入侵的情況下,無論夏朝如何的強盛,都不要去開疆擴土。

聽起來像是要遵循墨家的非攻之策,實則不然。

主要是顧擔從歷史的痕跡之中,發現那些極度喜歡擴張的王朝,經常會在一時之間分崩離析,崩滅的速度迅捷無比,原因更是多種多樣。

很難不讓人想象,是有仙人不喜,暗中出手。

即使在王莽時期,夏朝的糧食都已經快要多的發黴了,民眾們一個月也能吃上一頓肉食,這已相當不簡單!

他人雖走,仍有荀軻坐鎮皇都,荀軻也不是一個喜歡鬥爭的性子,應該不會改變他留下來的理念。

沒有大規模消耗的情況下,夏朝糧食也只會越積越多。

至於第三點嘛,安置無家可歸的百姓。

這個更無需擔憂。

天眼神通洞開之下,顧擔粗略一看,就見到了有穿著儒家服飾的儒生在各地幫忙,還有各種小吏大聲吆喝的指揮,亦有身著短褐布衣的墨者在田間同百姓忙碌,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剛剛回到夏朝,粗略一掃之下,顧擔心中頗為滿意。

一代人不,他所熟識的兩代人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