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面板展現在了他的眼前,除了數字本身的變動之外,已經無有什麼變化。
稍值一提的是,他的本身壽元年齡,已經破了百歲,按照這個時代的演算法,完全稱得上是人瑞了。
但因為壽元上限的原因,他其實才不過剛剛走到自身生命三分之一的程度,哪怕正常走下去,將這個年紀成比例縮減,也稱得上“年輕”。
特別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壽元上限,已經卡了整整三十七年。
在他剛剛晉升宗師的時候,壽元不過是九十五歲,遠不到宗師百二十歲的大限,但伴隨著實力的穩步提升,壽元上限也在不斷上漲。
由此可見,壽元並非是突破瞬間,就會抵達極限,而是伴隨著實力的影響,慢慢增幅,直到那個極限所在。
雖然壽元上限這種東西對顧擔而言,其實只是一個數字,但透過這個數字,也足以大概評估自身的實力。
可如今,這一手好像失效了。
他的壽元上限被牢牢的卡在299這個數字上,不得寸進,比實力更先抵達極限。
哪怕三十七年來,白蓮觀想圖有所突破,神魂增益,肉身又有所成,壽元上限還是沒有任何的變動。
萬事萬物,大抵都有他的極限所在。
顧擔揣度,他如今應當已經到了大宗師的極限,無法逾越的極限。
至於下一次突破青木化生訣的壽元.掃一眼那個數字就知道,想要再單單依靠自己一個人治病救人去積攢,根本不現實。
必須是真正的懸壺濟世之舉,才有可能一口氣給他帶來天大的進展。
問題是,按照清平子的說法,仙人遲早是要歸來的。
仙石都砸下那麼久了,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除了一處不周山脈之外,真正的仙人還是沒有任何的訊息?
顧擔摸不清楚。
瓷器不與瓦片撞,他更不能去犯那個險。
作為一個活著就已經達到仙道最終渴求之境界的人,顧擔無需當一個賭徒。
壽元積攢,慢一點也就慢一點,活著才重要。
而且如今,夏朝之內各地的醫館已經有所成效,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不少的壽元,畢竟作為編撰《神農百草經要》和直接發起這件事的領頭人,顧擔的貢獻無疑是不小的。
有這份收益在,壽元的積攢倒也不能說是緩慢,無非是多等一些年罷了。
真正讓顧擔有些不舒服的,還是實力到了現在已經無所進境。
繼續在大宗師待下去,沒有繼續成長下去的空間了。
可關於武道先天的境界,迄今為止,顧擔仍舊瞭解的不夠深刻,他沒有從任何典籍中尋覓到辦法。
而塵世所有的嘗試,最終皆以失敗告終,連宗師都死了好幾位。
就算沉穩如顧擔,如今也感受到了一絲絲煩躁之意。
他已至大宗師六十年之久,進無可進,為何還沒有感知到‘水滿自溢’的感覺?
他本是想讓自己抵達當前境界的極限,順其自然的去衝擊先天之境,如今真至極限,卻絲毫沒有突破先天至境的半分兆頭。
這跟修仙典籍中記載的完全不一樣,根據典籍之中的說法,仙道的境界抵達極限,自身是會產生出一種特殊感應,催促趕快晉升。
仙道的法門,跟武道,竟不一樣了。
如今繼續留在夏朝,連潛心修煉都算不上了,因為已經修無可修。
對於如何成功抵達下一個境界,用毫無頭緒來形容多少有些過,只能說是一籌莫展。
作為此世第一個大宗師,武道進境最高也最強的那一個人,他甚至找不到可以參照的人,他自己就已經成為了後人的豐碑,只有後人參照他的道理,沒有了他去參照別人的可能。
事已至此,顧擔,已有離去之意。
那一天,對他而言,怕是不遠了。
夏朝六十一年,蒼回到了皇都,他升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