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好彆扭,好不真實。
“而且不僅是文字載體,文字內容也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
其實電子閱讀本身並沒有什麼離奇的,這是科技發展後必然出現的產物。
最關鍵的是,隨著閱讀人群的擴大,更多並非常規意義上的讀者群體的加入,會讓整個文字產品的結構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嚴肅的學術性作品只能給小林知世們看,需要更高文學素養的純文學作品也只能給有一定學識學歷的人看。
大部分底層民眾,同樣有把閱讀作為底層娛樂的人,他們可看不懂這些東西,也不會去了解它們。
適合他們的將是一種更加直白爽的文字產物。
在隔壁叫網文,在日本叫日式輕。
這才是未來真正顛覆了傳統閱讀和實體書的東西!
當然,話題到這一步,北川秀也沒有了繼續下去的慾望和意義。
讓這些老教授們接受電子閱讀就已經是件非常困難的事,要讓他們相信且承認那些無意義的“垃圾作品”會在未來取代掉純文學,乃至大眾文學,他們是不會認可和贊同的。
不過這就是北川秀打算要去做,且真正能幫助到“小林知世”們的事。
“原來如此.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若是北川老師的話,也許也有成功的可能。”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鵜飼教授用“我其實根本不信這玩意兒能行,但得給你面子”的話術把這個話題給終結了。
他的態度就是所有老一派文學家們的態度。
竹內治也不覺得用這種過激方式能把日本文壇拉出泥潭。
他更傾向於讓北川秀進入學術界,進入真正的文學界,然後靠著影響力和知名度來提振一批又一批更年輕的人。
總之這頓飯的後續又迴歸到了“初次測試”的結果評定上。
北川秀跟著一起參與了各種決策,也頭一次見識到了學術圈的殘酷以及學閥的恐怖。
要不是他一力堅持,小林知世大機率會名落孫山。
而博士編的縮減,大量關係戶的插入,也讓一些原本完全沒有上榜問題的人被莫名擠了出去。
其中就有一個叫石田泰淳的年輕人。
這是竹內治一力保薦,但最後還是被其他教授否決了的一名準博士。
他的履歷北川秀簡單看了下,可以用驚豔一詞來形容。
是典型的一帆風順的學霸人生。
如果不是這次縮編和關係戶大量湧入,他絕對不可能被排除到名單外。
可惜沒有如果。
正如當初大島光、石原慎太郎、谷崎一郎等人所說。
日本文壇雖小,但從不缺乏天才式人物。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要麼是能經過各種毒打依舊屹立不倒,最後兌現了自己的天賦;
要麼是像北川秀這樣,直接一己之力打穿制度和規則,來一句“我的規矩就是規矩”,也沒人敢反駁。
不然,流星般劃過的天才太多太多,多到在場的教授們也認為自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