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靈拳天行> 第576章 治國有六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6章 治國有六因

張孝恆說道:“為何止戈為武?那就要牽扯到獲勝到底是什麼了,其實我一直認為,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因為真的上陣打仗之前,善戰者的實力已經碾壓對手了,因此,不戰即勝,這就是武的最高境界,可是這最高的境界,卻是需要依靠文功才能做到的。”

“那麼,何者為文呢?”張孝恆說道:“單看這個‘文’字,是天上有主,地有殺機,一旦天上這個點沒了,沒人管了,下面自然就打成一團了,剛才符文尊者說了,撫順天下,教化蒼生為文,所以,能管得住武鬥的,管得住嘴斗的,方可為文,也因此,文者的最高境界,亦是震懾四方,天地讓路,是提筆即可安天下,上馬亦能定乾坤!要想做到這一點,自然要首先展示武力,把對手震懾住,那不就是武嗎?難道你站在那裡,別人就會聽你的嗎?”

“對你們來說,通往道之終極的寶庫就在彼此身邊,你們倒好,放著身邊的寶庫不看,專心排斥?你們自己說吧,這條大道是對是錯?”

“……”現場完全安靜下來了,武之極致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文之極致是管束天下,天地讓路!說的真好啊!

以前的自己,是不是當真錯了?

張孝恆掃視了一圈,見他們沒言語,於是繼續說:“兵之道,以敉數分之,上有兵家三十六計,下有兵家七十二法,計為用兵之道,法為練兵之術,這些計策和練法是什麼啊?是文功!若是沒有文字的記錄和推演,哪裡來的武道兵法?”

“文之道,首先是詩禮樂啟蒙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後是四書五經六藝,文人更應該善騎,善御,善射獵,懂得靈法運用之道,所以文道十大學科才能最終趨於圓滿,文道不代表力量,文道使人學會使用力量!沒有武德的守護,能行嗎?”

兵聖問道:“天王小友,你說兵道三十六計,七十二法,指的是三十六戰陣法和七十二兵練法嗎?”

草聖打斷了他:“老兵頭你等等再問這個,天王小子,這次你早就知道秀玉國告密者會如此之多,是不是就因為你知道我們文治不足?這都是因為選舉制造成的嗎?”

張孝恆搖搖頭:“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去做才好,你說對吧?選舉制就是將選擇的權力交給老百姓,這樣做的初衷當然很好,但是他們足夠專業嗎?他們知道自己該作何選擇才是正確的嗎?不是百姓的格局不夠,而是精力和資訊不對稱,他們平常很少接觸到治國和管理,無端地讓他們選擇,註定是吃力不討好的。”

“其實,這並不是選舉制不好,在選舉制的國家裡,百姓有出聲的機會,可以從下往上的監國,使官員不妄為,使百姓有保障,看起來其實不錯,但其實弊大於利,首先,百姓不認識參選人,即便認識也不瞭解,不知道他是不是個騙子。第二,百姓看待治國之事不夠專業,很可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集體,不顧國家,不顧未來。第三,不論怎樣,選舉制內耗嚴重,而玉界危機重重,不正常的內耗就意味著自殺。”

“只要解決這三個問題,選舉制其實也不錯。”

“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要把參選人的成長軌跡,生活現狀事無鉅細地暴露給所有人,讓百姓足夠了解他們。要解決第二個問題,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提高集體智慧,人人都學學治國,這顯然不可能,第二是逐級選舉代表制,村民選村代表,村代表選鎮代表,鎮代表選郡代表,郡代表再選皇上,這麼做稍微好一些,卻也要暴露更多人的生活現狀,成長軌跡。”

“那麼問題來了,要解決第三個問題,玉界危機重重的問題,就需要保守秘密,要求敵人對我們的瞭解越少越好,但是為了第一第二個條件,咱們從中層到高層已經全部暴露了!這可是互相矛盾的!”

文尊點頭道:“君不密則失其臣,臣不密則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所以我們當真不適合選舉制。”

張孝恆狠狠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秀玉那麼多年都在吃老本,每一次選舉都會導致勞民傷財,出現各種不必要的內耗,選出來的人也不一定能力足夠,也許只是形象好,人緣好,會說話,會表演,甚至會騙人而已,這樣的人上了臺,就只能繼續演下去,演得好的,就多浪費十年二十年人力物力、時間和財力,演得不好的,至少也要浪費十年的人力財力,呵呵,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所謂治國,當有道、德、仁、義、禮、法六個層次,粗分一下,領導者、高層官員行道德之道,管理者、普通官員行仁義之道,百姓和普通人受禮法之制,真正在運作的時候,百姓能自覺遵守仁義是最好的,官員能理解道德是最好的,領導者、高層官員能行有道之道,不行下德之德是最好的。”

文尊忽然問道:“道、德、仁、義、禮、法六層?這個說法是哪裡來的?”

“……這個嘛?”張孝恆倒吸了一口冷氣,當下把心一橫,乾脆破罐子破摔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仁不仁是為義,上禮不禮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所謂道德仁義禮法,不是什麼說法,而是一種標尺,國家最高層的人一定會為了國家的發展而做事,他的善舉是無意的,是不求別人回報的,因為站的位置很高,他只是盡了義務,做了自己的工作,卻完善大道,讓人們各得其所,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張孝恆皺皺眉,上面好像背錯了一句,算了,無所謂了,繼續忽悠:“稍低一層的行善者,做善事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或者為了獲得回報,雖然站位同樣不低,卻是下德,勉強不失德罷了;我們將行善者這個概念具體化之後,仁義就是一個標尺,仁者愛人,非為國家,非為集體,乃大愛也,這也是大多數百姓可以達到的最高標準。”

“義者能做到愛集體,愛家人,兄弟義氣,團結一致,為朋友兩肋插刀,這也是管理者、領導者的下限,秀玉這個國家呢,就因為選舉制,導致大多數人都處在這個義字的邊緣,上下徘徊,拉幫結派,看似對人民有利,卻是將大多數人捆綁在鬥爭之中,不可自拔了。”

“這就是秀玉國問題的根本所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