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三代通訊裝置以一萬元左右的通訊器為主,而基站控制檯的數量並不算多,眾人最先商議的是通訊器的生產。
三代通訊裝置不僅僅涉及程式輸入,電路面板,整合原件,發射源,還有電池,鎖具,監控等方面。
徐直說一萬元以內幾乎是這種小盒子的成本價格。
產品的毛利潤遠低於5%,這讓盧勝安覺得不靠譜。
若是請金家的通訊公司生產,製造的開價至少是一萬五千元左右,即便數次商談,最終價格也會在一萬二千元成交。
徐直提及的價格太低了。
“一萬元”顧長英遲疑了一下才道:“那毛利很可能不足一百元錢一臺,涉及殘次品,材料損耗和浪費,我很容易破產。”
做一百億的生意,毛利潤在一千萬左右,老顧覺得心理壓力有點大。
萬一弄砸了,他賠不起這錢財。
一旦吃下這種大單,他還需要訂購新機器,不斷招聘新的從業人員,處處都是花銷。
“我幾年前前問過三代的通訊裝置,有人開價是一萬五千塊”盧勝安笑道:“價格在合適的區間,彼此才能生存,你加一點也沒事。”
“這是省委招標的專案,最終是要公佈出來的,義父您那邊工廠規模過小,劣勢明顯,很容易競爭不過金宗師旗下的輝煌通訊。”
“價格必須到一個臨界點,讓輝煌通訊無法接受,他們才會放棄。”
徐直顯然是很想顧長英接下這個大單。
東嶽的商業模式有諸多不同,很少有存留大量資金在手就可以透過炒作,而後轉化成更高收益的事件。
這導致難出現超前的商業行為。
做生意考慮成本並無不妥。
但徐直考慮的是大規模批次生產後,最終會讓生產成本越來越低。
或許生產二十萬臺三代通訊裝置,生產價格就會有所降低。
又或全國各地研究所有更低成本的製造方法。
畢竟盧勝安此前接觸的是兩三年前的通訊裝置資料。
若是想插手三代通訊裝置生產的生意,必須提前將這個訂單接下來。
東嶽不止湘北一個省,若是能領先完成,訂單不止這一筆生意。
尤為重要的是,他們能把控和監控顧長英企業中生產的三代通訊器,大機率杜絕人為製造的通訊後門。
沒揭曉之前,這件政事和巡查司沒什麼關聯。
若是金家的輝煌通訊企業進行生產,對方肯定會以涉及通訊機密為由,拒絕巡查司人員的入駐,難於讓巡查司插手通訊核查。
“我想想,我要好好想想,這不是僅僅依靠組裝就能完成的活,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
顧長英來回踱步,金家旗下的公司是通訊裝置中的巨無霸級別,而他只是一個地區的工廠,想競爭勝出無疑需要付出極高的代價。
這是一個機會。
大部分徐直所能想到的,顧長英也能明白。
而且徐直和盧勝安現在是打的明牌,幾乎已經將全部的底牌托出。
提前獲知資訊是顧長英唯一的優勢。
“不管輝煌通訊是什麼價格,你應標價格只要能比輝煌通訊低五百元,其餘利潤歸你所有。”
盧勝安最終保證,省委部門亦是盤根錯節,他需要綜合考慮各人的意見,難以做到一手遮天。
只有這種條件,他才能說服其他人。
比金家低上5%左右的價格,總成本至少就低了五億,這是拿得出手的說辭。
生產效率可以降低,時間也可以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