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重登大寶,便重用文種范蠡等賢能之臣,勵精圖治,精兵簡政,越國經濟人口皆漸漸恢復發展。越王還大力提倡勤儉之風,刪減一切不必要的用度,因此國庫日見豐盈,越國百姓人人安居樂業自不必道。
且說吳王自得了西施後,寵愛備至,恩寵愈加。最後竟然藉故廢掉王后,改立西施為後,引起吳國眾臣不滿,尤其是王后孃家宣氏家族。另外,自從吳國降服越國之後,便覺再無心患,再則覺得自己有滑國撐腰,便一改往日對南蠻諸部的安撫政策,改為征伐吞併,因此吳國連年征戰,兵戈不斷,以致民生凋敝,天怒人怨。然而吳王此時正沉浸在溫柔鄉中不能自拔,對外面情況充耳不聞,吳國國政早已荒廢日久,忠良之臣皆掛冠而去,朝堂之上盡留溜鬚逢迎之徒。
這一年,吳國大旱,全國顆粒無收,吳國便向越國催糧借種。越王當夜與文種范蠡密議,遂定下一計。吳國所需之糧盡數給予,而所需種子將其暴曬後再用清水浸泡復原,吳人就看不出種子已死,到時播種下去,必爛于田,待其發現時為時已晚了。
運糧隊伍很快到達吳國,吳國官員見越國送來的黍米皆顆粒飽滿,百車充盈,足以吳國渡過今年災荒,心感寬慰,於是熱情招待越使,主客雙方皆盡情暢飲。
吳王得知越國米糧運到,心中大喜,西施便在身旁說道:“越王省吃儉用籌得這萬擔黍米以解我吳國之危,其心可昭日月,想必自是洗心革面,一心侍奉吳國,大王日後不必再防範於他了。”吳王笑道:“王后言之有理,越王已誠心歸順,本王自不會再見疑於他了。”說完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西施連忙在遞過酒來,吳王歡笑不止。
“殺、殺、殺……”此時越國的一座荒無人煙的山谷中竟傳出一陣突兀的喊殺聲。只見越王一身戎裝,仗劍立於高臺之上,威風凜凜。這是越王秘密組建的敢死隊,裡面成員都是越王親自精心挑選的勇士,個個勇猛精壯,加之夜以繼日勤加操練,是以雖然只有三千餘眾,卻能以一當十,銳不可當。看著這支威武之師,越王不由得心情激盪,身體不斷扭曲,面目漸漸變得猙獰兇狠,可怖之極。
次年夏日,此時稻田中本應綠意盎然,稻香四溢,可吳國的田間竟然死氣沉沉,寂靜一片。吳人納悶,便挖開稻田檢視究竟,登時傻眼,原來播下去的稻種早已爛在泥中,今年真的要顆粒無收了。
報告傳到姑蘇城極樂宮中,吳王及眾大臣全都急了,大殿上立刻就吵吵嚷嚷,爭執不休。有的建議趕緊封鎖訊息,以免引起騷亂;有的建議向中原諸國求援接濟;有的主張立即興兵討伐越國,懲其不軌之心並搶糧聊以度日。吳王憤怒至極,大罵勾踐無恥,即刻決定發兵討伐越國,然吳國精銳早已在連年征戰中損失殆盡,此時國中只剩老弱殘兵,更糟的是由於天災人禍,吳國國庫早已空空如也,糧草不濟大軍怎能成行,想到於此,吳王暗自神傷,嗟嘆不已,伐越之事只能暫且按下不表。
就在吳國君臣頭痛不已之際,越國琅琊城外早已旌旗獵獵,刀戈相交。點將臺上,越王親自掛帥,威風八面,親自擂響戰鼓;城樓上方,文種手捧帛書,慷慨激昂,陳述吳王罪行;大軍列中,范蠡披甲仗劍,意氣風發,劍鋒遙指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