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抗戰和第一個五年期的準備和試點,盛元672年,鹹國正式發行第一套紙幣。面額分別為五貫一貫五株兩百文一百文五十文十文,舊新幣將繼續流通三十年,三十年後陸續退出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一貫紙幣正面圖案為西寰蘭淵北宮貞妃喬郡主以及次女百里鴻嫣像,至於什麼原因,不太好說,據說是百里鴻嫣攛掇的。
可以肯定的是,百里鴻嫣與姬耀婚後本性畢露,百里鴻嫣整合了百里燕喬郡主蘭淵公主之大成,而且西寰出任左相後,百里鴻嫣與之走的很近,此後成為有史以來最為了不得的女子,此後一直成為帝國首屈一指的女性。
一五至二五期間十年,鹹軍建立十五個摩托化縱隊,兩個坦克縱隊,六個卡車炮大隊,四十五個榴炮大隊,九十七個重炮大隊,鎮軍縱隊作為軍級師級建制繼續保留,鹹軍同時開始推動編制現代化,通訊現代化,全軍實行軍銜制義務兵制。
二五期間為解決諸侯經濟困境,也作為道義上的援助,鹹國陸續接收約七十萬人的諸侯抗戰殘疾傷兵,連同及其家眷子女兩百九十餘萬人,陸續分三批遷入鹹國。
戰後尼爾科科族留學生與技工大批返回靈境島,於667年形勢穩定後達到高峰,連同大量裝置和工業物資一起運回,百里燕隨同派出技術組協助其國內建設,次年拍攝紀錄片《小島大智慧》公映全國。
但於672年在百里燕建議下,尼爾科科王陸續從靈境本島遷民入鹹國江東郡南郡二十五萬人,以免因此後的戰爭被滅族,同時鹹軍派遣三支重灌縱隊登陸靈境島,建立軍事基地,提供武裝保護
663年停戰,根據南北雙方協定,中原收回部分外島,靈境島仍未暴露,但被探索發現機率大幅增加。
有鑑於此,百里燕在靈境島設立軍港,設立主權碑標識。同時在島上建立空軍基地,培訓尼爾科科族,加大教育輸出,助其文明迭代,同時組建尼爾科科新軍,加強海域警戒巡邏。
鹹國第一第二五年計劃期間,腋目也加緊了佔領地的建設和武裝,同時逆向研究人類技術,科技獲得長足進步,並發現他們在佔領區收割橡膠,這意味著他們可能開始使用橡膠用於工業,電力和輪胎等等成為其主要發展技術。
這段期間偶有零星衝突,但規模始終不大,尤其是第二個五年期開始後,百里燕調集大量摩托化縱隊壓在前線,以展示機動力的方式,震懾其侵略野心。
由於腋目遲遲沒有突破載具技術,面對鹹軍高速機動,其在戰略上處於嚴重劣勢,遂不敢貿然開戰。
677年第三個五年計劃伊始,更多老人物淡出歷史,中原迎來新的政治格局。
天子換人,但鹹國當權派依然如此的強勢,鹹國陸續進入戰後黃金時代。
抗戰軍人陸續退伍進入社會,成為戰後黃金一代的開拓者,受惠於教育的推廣和普及,普遍受過教育人群加速推動社會發展,鹹國進入首個黃金髮展新時代。
晉國志國在鹹國外交經濟攻勢下,面對鹹軍的鋼鐵洪流,不得不接受政治協商,開啟政治統一程序,而其中核心的一點仍然是長生不老藥。
第三個五年計劃,鹹軍開始生產新型突擊步槍通用機槍衝鋒槍,651型步槍仍然繼續裝備,651型衝鋒槍輕機槍以及647648大量老槍作為剩餘物資大量,裝備諸侯,重點裝備西海三蠻,以幫助其獲得更多的武裝力量。
經過前期十年兩個五年期規劃的探索,第三個五年期得以順利推行。
雷達核物理噴氣機微電子計算機等領域取得進展,鹹國新興海軍經過十年探索和建設初具規模,並在678年開建三艘戰列艦,第一艘潛艇下水,首架單翼機定型,次年開始研究中型轟炸機運輸機,鹹國海空軍進入急速發展期。
同期在御客幫助下,由百里燕牽頭組建“翰林院”,既國家科學院研究中心,組織大師與高階技工秘密趕赴梁國,對迷蹤林內狂瀾艦體進行開發利用,助推科技進一步發展。
有鑑於先進載具的大量普及,百里燕透過內閣決意,出臺綠色名單,禁止名單上的核心長壽人乘坐飛機與其他不穩定載具,避免發生悲劇。
同時要求主要權力核心乘車出行必須配備安全車輛與醫護人員,防止意外中造成死亡。
該決意直到三百多年後,技術全面成熟,逐步分階段取消,避免了科學技術發展早期帶來的安全風險。
盛元680年,梁縣戰役打響二十三年後,鹹國第一枚近程彈道導彈發射升空成功,射程五百七十里,載荷兩千七百斤,經改進於次年定型,裝載大當量鑰熱爆彈,於681年十月在宋國南部實施第一次實彈檢驗,取得圓滿成功。
百里燕邀請了晉志宋三國將領參觀,籍此向三國展示鹹國實力,促進統一談判。
同年底,開始小規模定型生產近程彈道導彈,並研究射程四千裡的中程彈道導彈,開始研究衛星和組網通訊組網技術。
盛元681年,鹹國第四個五年計劃開始,孫國經過二十餘年建設,教育得到極大發展,輕工業有所規模,鹹國開始向晉志兩國延伸鐵路幹線,為實現版圖統一開始實際舉措。
同期鹹國本土分階段實施社會保障與養老,軍人教職工及其此前四十年內,首都圈工作年滿十五年職工群體成為首批收益群體。
第四個五年計劃中,鹹軍基本實現主要一線陸軍摩托化,裝備了五個坦克縱隊,一個重型坦克縱隊,各型戰鬥機轟炸機兩千餘架,輕型中型運輸機三百五十餘架,建立第一支空降傘兵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