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
議事大廳內。
一群人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北齊使團再有兩天時間就會到達臨安城,他們需要出城十里迎接。
其實按照最初定下的規矩,宗主國使團前來,趙國這邊需要出城百里相迎。
只不過官家從來沒有真正讓禮部執行過,最遠一次,也不過出城二十里。
至於這次,按照尚書陳群的意思,出城迎個三五里,就算很給面子了。
儘管西遼猛烈反攻北齊的軍情尚未傳開,但像陳群這種六部尚書,已經提前從官家那裡得到訊息。
知道北齊這次過來,屬於有求於趙國。
兩國本就仇深似海,如果在這種時候還要低聲下氣唯唯諾諾,來自民間的吐沫都能吧他們給淹死。
但右侍郎文墨文華彩卻有不同觀點。
禮部左侍郎始終懸空,各種日常工作幾乎都是這位右侍郎在主持。
他的觀點很明確——
“拋開兩國間的恩怨不談,趙國身為禮儀之邦,豈能做出此等失儀之舉?打仗是軍方的事情,邦交是禮部的事情,展現大國之華美,漢人之文明,就要用最高階的禮儀,最誠懇的態度,讓那些北齊使團的貴客們看到我趙國之風貌,併為之折服……”
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最終定在了十里。
另外,這位右侍郎對宋煜一個外人,成為“迎賓特使”這件事情非常不滿。
“一個身上沒有任何功名的武夫,不知從哪聽來幾句古話,就厚顏無恥當做自己說的,在士林當中騙了幾分才名;又被樞密使寵幸,成為監妖司銀牌統領,還身兼三科……我聽說他在監妖司目無上官,懈怠懶散,這種人憑什麼進入禮部參與迎賓?難道就不怕因他搞出亂子,讓貴賓不滿和嘲笑有失國體?影響到兩國邦交他吃罪得起麼?”
出城十里相迎這事兒陳群沒跟文華彩計較,別人不知道,他是清楚文華彩根腳的,當年中進士後,走的楚清輝那條線。
平日和他們在一起,談及楚清輝這位宰相,言必稱“恩主”,將阿諛奉承的小人嘴臉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不得不說,這很有用。
文華彩自從拜入到楚清輝門下之後,一路青雲直上。
之前甚至有傳言,說楚清輝考慮過把他調走,讓文華彩接任禮部尚書一職。
後來似乎是官家不同意,這才不了了之。
平日文華彩就喜歡和他對著幹,總是試圖將他架空。
如今對宋煜大肆抨擊,更是相當於明著抽他這位欣賞宋煜的尚書耳光。
這事他是不能忍的。
陳群看了眼文華彩,幽幽說道:“忠君愛國,勤勉仁厚,這八個字是官家在聖旨上對宋煜的褒獎,怎麼到了侍郎你口中,就變成目無上官,懈怠懶散了?侍郎覺得是官家識人不明,還是你文侍郎……更加高明?”
這話一出,議事廳內瞬間鴉雀無聲。
一把手和二把手幾乎當眾撕破臉的畫面,讓空氣都幾乎變得凝固。
文華彩黑著臉道:“尚書這話是不是有些過了?我都說了,是聽說……”
陳群淡淡道:“所以侍郎意思是說,你道聽途說來的東西,比官家給出的評價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