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理啊。
大宋與蒙古議和,幹大理國屁事!
我們是大理國的軍將,軍餉由大理國開支,就連艾忠孝等人的兵馬,軍餉用度同樣出自大理財賦,沒有用大宋一個子兒,無須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怕什麼?
這個道理一聽就明,一想就通,眾人頓時愁雲盡去,輕鬆起來,附和的笑聲在廳中迴盪,大家一展愁容。
“既然跟我們不相干,那就繼續按照我們的計劃性行事。”長孫弘等大家笑了一會,又接著說道:“漢中宋廷不要,大理要,我已經下令在城頭打出了大理旗號,蒙古國要來收城,就讓他們來吧。”
那陀智插嘴:“那得看我們的刀答不答應了。”
眾人又是一陣鬨笑,氣氛熱絡起來。
“朝廷會不會派人來傳達皇帝的旨意。”艾忠孝沉吟道:“如果朝廷要硬壓我們呢?”
長孫弘微微一笑,道:“朝廷連北方的土豪都收拾不了,難道能壓制大理鬼王?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敷衍,放心,朝廷巴不得我們這樣幹,有我們在漢中打大理旗號牽制著蒙古人,南方會輕鬆很多,還能對蒙古人交差,何樂而不為呢?”
廳中一片嗡嗡聲,大家交頭接耳,紛紛點頭,覺得長孫弘說的沒錯,朝廷可以跟蒙古人議和,但對興元府變成大理領地,一定會裝作不知道的。
“我們從一開始,就是靠自己,從來沒有靠過朝廷,從前是這樣,現在是這樣,今後,依然會是這樣。”長孫弘嚴肅的挺著腰板,認真的對所有人道:“我們的責任很重,卻沒有人來幫忙。我們面對的敵人很強,卻會有人在後面拖著我們的後腿。所以,諸位,跟著我長孫弘,享福是做不到的,在實現天下太平之前,腦袋都得拴在褲腰帶上,隨時都會沒命。各位要有這樣的覺悟,我們是在打天下!”
打天下三個字,是第一次從長孫弘嘴裡冒出來。
這宛如一個訊號,在場的人,不少眼睛都亮了起來。
跟他從石門蕃山溝裡出來的人,目光炙熱而熱烈;由四川過來的人,眼神複雜而變換,但所有的人,面孔都是堅毅的,他們都明白,跟著長孫弘,比跟著大宋其他將官,要硬氣得多,至少,那羞辱一般的和約,不會落到自己頭上。
“跟這份密報一起來的,還有一份。”長孫弘揚揚手裡的一張對摺的紙,肅容道:“上面說,酋首忽必烈,會帶著大宋使臣,回到漠南去,若他回到西京,那就是一記扇在我們臉上重重的耳光,我們漢中河谷的大捷,也將因此而失去顏色。”
大夥兒都凝神靜氣,仔細的聽著,生怕漏下一個字。
長孫弘繼續說道:“忽必烈此人,比蒙古千萬鐵騎還要可怕,我在最近一年多所有的佈局,都是為了引他入套,除掉此獠。可惜啊,河谷中埋葬了北虜千軍萬馬,卻偏偏漏掉了他!何其可惜,但天不負我,這人竟然逃到了襄陽,還落到了朝廷手裡,這是老天爺再給我的一個機會。”
有心思聰明的,已經聽出了長孫弘話裡的意思,皆是震驚不已,那話裡隱藏的仇恨和意味,每個人都不寒而慄。
難道,鬼王要……
果然,接下來長孫弘雙掌一擊,餘音繞樑:“從襄陽回西京,路上千百里,地勢複雜永珍叢生,馬賊土匪潰兵不窮,路上有所閃失,也是應當的……”
他冷笑起來,手掌捏著椅子的扶手格格有聲:“當了這麼久的山裡人,就讓我們去劫個道吧!只殺人的那一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