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立宋> 第四百章 拖字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章 拖字訣

理宗聽了,皺著眉頭沉吟了一陣,點點頭,又問其他幾人:“你們呢?”

左相發了言,皇帝點了頭,旁人還能怎樣?遊侶和趙葵自然沒有異議,象徵性的說了兩句贊成的話,這事就算定了。

“既然諸位愛卿都這麼想,那就這麼辦!”理宗把手一指:“趙愛卿,論功行賞的事乃樞密院份內,就交給你了,這個度可要拿捏好,既不能寒了有功將士的心,又不能過了,以免其他軍將見了躍躍欲試,胡亂開戰端亂我大局。”

剛由樞密副使升任樞密使的趙葵只覺一陣頭痛,又要馬兒跑又不要馬兒吃草,這差事當真不易,只得站起來,恭聲接旨:“臣領命。”

理宗呼了一口氣,從進入這間朵殿就一直繃緊了的身子慢慢舒緩下來,低頭一看謝方叔還在那裡叩頭,於是不耐煩的揮手道:“起來吧,做好差事,比你叩一萬個頭都強!”

謝方叔感激涕零的爬起來,一個勁的謝恩,又腫著額頭拍胸脯保證,議和的事,一定能辦好。

理宗就喜歡這種能力雖然不強、但奴顏婢膝的臣子,見謝方叔狼狽著抱大腿發誓效忠的樣子就覺得舒坦,心情進一步轉好,居然笑了一笑:“說到議和,趙愛卿,樞密院要發道文書到四川去,叮囑王夔,守著漢中就可以了,不要再向北面生出事端來,須知漢中雖然大勝一場,但保不得以後還能贏,一旦戰敗,滿盤皆輸,到時候後悔不迭,雖然常言道以戰促和,不過把蒙古國逼急了,撕破面皮不再議和,終歸是朝廷吃虧。”

趙葵正在低頭思索封賞的事怎麼弄才能面面俱到,沒提防理宗又叫到他來,心中一驚,叫苦連天。

漢中的情勢,大家都清楚,正是一片大好,秦嶺方向穩如泰山,漢中河谷北虜屍橫遍野,正是藉機擴大戰果的絕佳時機,連朝中讀死書的書呆子們都清楚,遑論知兵的軍將了。四川制置使王夔也在捷報中提出了趁蒙古人亂做一團的機會收回河南、如果時機合適連河北也可以伸一隻腳進去的想法,這個想法一旦落實,那麼收回二京,還都開封的夙願,還真不是個夢。

朝野之中,已經有人把王夔比作現世岳飛,歌功頌德筆墨渲染,他的名聲人氣,已經蓋過了許多成名人物,假以時日,說不定會成就孟珙、史嵩之一類的名將。

但大宋不需要名將,只需要聽話的武將。

趙葵行伍出身,能坐上樞密使的位置,一則靠自己的本事,二來,結好文臣、盡力的融入文官圈子得到他們的推舉也是密不可分的。

他很清楚朝廷對外藩大吏的看法和態度,也清楚皇帝的深意和盤算,岳飛冤死有其必然性,但大宋絕不會只出一個冤死的岳飛,如果不聽話,還會有很多個。

高宗十二道金牌催岳飛退兵,如今的王夔,如果不聽話,說不定還會有十三道金牌發出去。

發金牌無所謂,那是皇帝發的,但現在理宗不想當高宗,他要趙葵來當秦儈。

這就很傷人了。

趙葵不想當這個壞人吶。

理宗讓樞密院來發這個文書,而不是以中旨來下令,擺明了要甩鍋,今後民意沸騰群情激昂,理宗大可把頭一擰:不關我事,是樞密院趙葵的主意。

趙葵瞅瞅杜範、遊侶,希望兩位宰相說句話,那兩人看都不看他,一個低頭看地,一個抬頭看天。

沒奈何,趙葵長嘆一聲,拱手道:“臣遵旨!”

……

從成都趕到金城的王夔自然是不知道臨安發生的事,他還樂呵呵的在觀賞繳獲的蒙古戰馬。

河谷一戰,人頭滾滾,但宋軍繳獲的也不在少數,俘虜漢兵數千人,軍將百員,軍器堆成了山,而最寶貴的戰馬,也有數百匹。

耍槍弄棒的人,都天然的愛馬,王夔就騎在一匹烏騅馬上在金城外往復賓士了一頓飯的功夫,才念念不捨的下來,一邊拍著馬兒油亮的鬃毛一邊讚不絕口:“好馬!如果我們的騎兵也有這樣的馬,何愁北虜不滅!”

長孫弘遞給他一塊麵巾,笑道:“四川非養馬之地,馬種也不好,大哥想要好馬,就得去找塊水草肥美的養馬地。”

王夔滿臉是汗,接過汗巾就擦,贊同道:“不錯,四川哪兒都好,就是沒有好地方養馬,山嶺上的草甸也能出個頭不大的川馬、滇馬,比起蒙古馬來差得太多。”

說到這裡,他啞然一笑,朝長孫弘道:“二哥的意思,是想兵逼河北?”

“或者出秦嶺進關中也可以,就看大哥怎麼想了。”長孫弘道。

“史天澤還沒服軟,劉黑馬麾下眾多,他死了還有他兒子和部下在,河北關中眼下雖亂,但根基仍在。貿然出擊,恐怕不能穩操勝券。”王夔把汗巾扔給親衛,與長孫弘邊走邊說。

“大哥想得不錯,不過群龍無首,總有機會見縫插針,關鍵是看朝廷怎麼想,光靠我們一鎮的兵力,是不夠的。”長孫弘道。

王夔呼口氣,重重的撥出:“捷報送出去有段日子了,估摸著現在也到了臨安,你說朝廷會有什麼反應?”

兩人負手並肩而行,身邊不時有騎馬的兵卒呼嘯而過,揚起陣陣煙塵,繳獲的戰馬就地交給了劉整的驍騎營,他正帶著手下的兵日夜操練,抓緊時間熟悉控馬手藝。

長孫弘把目光投向叱吒連連的騎兵隊伍,搖搖頭:“普天同慶,又憂心忡忡。”

“怎麼說?”王夔眨眨眼。

“打了勝仗,當然是高興的,朝中心心念念要驅逐北虜復國北返的人不在少數,得知漢中收復又折了一個酋首,想必誰都會歡欣鼓舞,但依著官家和朝中大佬們的性子,必然又會擔心蒙古人報復而大舉來攻,上趕著去議和,只怕議和的使者會比我們的捷報出發得還早上幾分,所以又憂心忡忡。”長孫弘解釋道。

“瞻前顧後,怎麼幹大事?”王夔不禁搖頭,嘆口氣:“你說的,跟我想的一樣。”

“所以啊,得了漢中,我們就該偷著樂了,畢竟再要圖其他地方,沒有朝廷調動兵力配合幾乎不可能。”長孫弘卻沒有跟著嘆氣,而是把頭轉過去,看向西面:“大哥要想良馬,還得另想辦法。”

“哦?”王夔順著他的目光,看向了西方,那裡是漢中方向,河谷幽幽,如一道曲折的甬道,通往水霧深處。

“我們不打蒙古人,我們換個人打,朝廷就不會管我們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