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立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制置使和副使的矛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七章 制置使和副使的矛盾

翌日一早,恭州府還沒有逃走的百姓們起床生火、藉著晨曦開始煮早飯時,就聽到了制置使司衙門裡鼓聲陣陣,有住得近的,紛紛出門觀望,看到來往兵將眾多,似乎都在趕赴制置使司衙門。

這就罕見了,雖然制置使司衙門一直很忙,但這麼早天剛亮還沒到點卯的時候,就擊鼓聚將,卻是頭一回。聽說來了新的制置使,莫非新官上任三把火?

衙門大堂裡,正襟危坐的陳隆之當然聽不到小老百姓們的詫異議論,他面無表情的喝著一杯茶,茶葉很多,泡得很濃。

左右兩邊,不斷有匆匆而來的各方大員進來落座,制置副使彭大雅坐在左首第一位,提刑典獄使袁簡之坐在右首第一位,其餘將領官員依官銜按品級各自找位置而坐。至於轉運使,鑑於四川敗壞的局面,朝廷乾脆就沒有設定了,所有的糧食賦稅由制置使司自收自用,便宜行事。

人到得差不多了,陳隆之向左右虛望一下,與兩位副手示意之後,站起身來,咳嗽一聲。

堂上立刻雅雀無聲,所有的人都看著他。

“各位同僚,本官奉皇命,千里赴任,由兩淮到四川履職,一路奔波,近日才到此間,還不及與眾位一一熟絡認識,就一早擊鼓聚將,急切倉促。原因無他,責任如山爾!”他雙手按在案頭上,微微躬著身子,目光如電,掃視著每一個人的臉:“北虜勢如猛虎,入我大宋國界如無人之境,殺人放火,屠戮俘掠,而致州府殘破,百姓塗炭,實乃我等四川官宦的恥辱。如今官家心憂,擔心如處置不力,北虜順巴蜀進湖廣,威懾江南,則社稷危矣,正所謂主憂臣辱,身為鎮帥,本官與諸位身負皇恩,如不能拒敵於國門外,實在無顏上對官家朝廷、下對父老百姓!”

這一席話,說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慷慨熱血,頗有破釜沉舟的意思,聽得座中不少人都是面色一變,暗暗心驚,暗道這位新來的制置使大人,莫不是要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舉動吧?

果然,陳隆之把桌子一拍,慨然道:“自古有忠臣熱血祭軒轅的說法,陳某不才,願以這七尺肉身,赴於國難,望諸位同僚,以忠君衛國的決心,與陳某一道,共同出力,驅逐北虜,還我川峽四路於大宋,還我百姓於太平,還朗朗乾坤於錦繡河山!”

聽著這意思,是要出去跟蒙古人死磕?

懷著不同心態的眾多官僚佐將,用複雜的眼神看著紅著臉的陳隆之,禮節性啪啪啪的鼓掌附和起來。

“本官這兩日不斷派出探馬遊騎,多方偵測,現已探得,北虜酋首都元帥塔海,因天氣日漸炎熱,暑氣漸濃,蒙古人不耐暑熱,已經回師利州興元府一帶,撤出了劍門關以北,各地遊蕩搶掠的,多是一些附庸北虜的蠻夷散兵,幾百人一夥,數十人一群,不足為慮,所以本官思慮,何不趁著這大好時機,重整蜀中兵備,招兵買馬,建軍修械,復我四川軍兵雄風。”

“所以,本官首先要把制置使司衙門,重新搬回成都城。”他豎起一根指頭,決然道:“只有本官過去了,軍民才有主心骨,才能築立起同仇敵愾、共御北虜的決心!如此,加上諸位同心,士氣可恢復,民心可安定,大事可期也!”

滿堂皆驚。

有人目瞪口呆,有人面露土色,有人交頭接耳,有人欣喜若狂。

總的來說,高興的人少,畏懼的人多,反對不屑的人更多。

不少人皺著眉頭,在心裡連連搖頭,感嘆這位從淮西過來的大人,是不是沒跟蒙古人打過交道,竟然想放著川東的險要地形不去據守,反而妄圖恢復失地,須知蒙古人跟金人比起來,要兇殘百倍。

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坐在左右上首的彭大雅和袁簡之的身上,這兩人都是在四川呆了好幾年的人,瞭解這邊的具體情況,深諳蒙古人不可野戰的道理,這時候大家身為下級,不好反對上官似乎已經決定了的方略,只好靠這兩位說得起話的大佬了。

彭大雅和袁簡之聽了陳隆之的話,也是一驚,兩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裡看出了不解。

彭大雅要年輕一些,剛過四十歲,性格直率,當即就站起來,向陳隆之拱手道:“大人高瞻遠矚,為朝廷國運鞠躬盡瘁,思慮深遠,我等深感欽佩。大人所言,句句都是為了川峽四路光復,字字在理,下官皆贊同,不過,下官在此間操持數年,與北虜浴血多次,多少有些經驗,有些話,請大人斟酌。”

陳隆之看看他,坐了下來,伸手示意:“彭大人請講。”

彭大雅道:“蒙古人原為大漠野人,自幼在馬上長大,吃牛羊肉喝牛羊血,野蠻而不可教化,其性兇悍,其人殘忍,幾乎人人都是控弦能戰之兵,善騎射,耐苦寒,以萬戶為建制,一人數馬,每每出動,呼嘯而來,呼嘯而去,如風般迅捷。”

他望向堂中坐著的眾人,揚聲道:“而我朝軍兵,步卒佔多數,騎兵極少,四川一地更是如此,我們手頭殘留的兵馬,幾乎全是步卒。與之對陣,守,守不住,蒙古人騎**準,一根箭就能帶走一條命,他們遠遠的射,我們連邊都摸不到;跑,跑不掉,兩條腿的人跑不過四條腿的馬,而且一退往往就是潰逃。這仗就沒法打,所以這些年制置使司並非不敢與之對戰,而是確實野戰無方,我們的人馬,基本上都是折損在野戰中的。”

眾人紛紛點頭,彭大雅雖然也是文官,但四川的文官,這兩年多少必須懂點軍事了,不然壓根就沒法幹,彭大雅就是其中翹楚,他是在死人堆裡學會打仗的,這些經驗,全是真正的戰場臨敵得來的。

袁簡之也摸著鬍鬚,連連點頭,而陳隆之,卻看不出喜惡,只是默然一張臉,仔細聆聽。

於是彭大雅繼續說道:“故而下官覺得,在沒有強大軍力保障的前提下,出川東返回成都,並非上策。成都一帶都是平原,原有的城池多有破敗,蒙古人如果從利州南下,幾乎旦夕可至,如無堅城可守,則無險可依,我們勝算渺茫,就算僥倖守住了,也被有騎兵縱橫的蒙古人困守城裡,毫無意義。”

這就是公然否定陳隆之的決定了。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