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不來也不成啊,我大理對外征戰,向來蠻部居主力,山裡長大的蠻子都是悍勇之輩,打出火氣來時萬夫莫敵。”段彥震倒是直率,直接點明瞭道:“你我去廣南道幫宋朝平叛,靠的還不是那些蠻兵衝得猛。”
信直福扭頭看了看他,皺眉道:“段將軍,難道離了蠻部,你就不會打仗了嗎?”
“那也不是,大人,我只是捨不得麾下這些兒郎。”段彥震垂著腦袋道:“石門蕃的戰力你我都清楚,厲害得緊,鎮北王比我們的兵還多,照樣被打得狼狽逃竄,我怕明日一戰,大理精銳盡失啊!”
“段將軍,豈能如此喪志?戰場瞬息萬變,沒打之前,誰也說不清勝敗,怎麼說我們軍力佔優,當然可以一戰。雖然相國一意孤行,但我們帶兵的,無力阻止就只能奉命行事,盡我等所能即可,自古當兵吃糧,哪有善終的將軍?”信直福斜眼瞥他:“莫非你怕死了?”
“這個……當然不是!”段彥震搖頭道:“如若怕死,當年出兵廣南道就不會去了,只是……這種打法,實在令人有些不甘心吶!”
“不甘心也得打啊。”信直福拍拍他的肩膀,寬慰道:“不必擔心什麼,石門蕃也不是三頭六臂的神仙,不過蠻兵而已,我們什麼蠻兵沒見過?兵對兵將對將,痛快的打上一場,輸贏刀子上過,有什麼好擔心的?”
段彥震強笑了一下,又把頭低了下去。
他本有心說一些話的,但信直福似乎沒有打算聽。
於是他也不必再說了。
……
大理皇城裡,段智祥父子正站在九鳳樓高臺上,憑欄遙望。
九鳳樓高九層,是大理最為高大的建築,立於其上,全城都能盡收眼底,城內房屋建築鱗次櫛比,人流穿梭熙熙攘攘。踏足展臂,萬千生靈全在手掌之間,盛世繁華都在君王腳下。
目光放遠一些,遠處蒼山萬丈穹頂歷歷入目,洱海百里碧浪煙波浩瀚,常青大理蔥翠如畫,一派風光如水墨丹青,徐徐展開,入目都是風景,閉眼皆是沉醉。
段智祥喜歡這裡,坐在這裡,端著玉杯瓊液,賞景如品酒,酒不醉人景醉人,能讓他找到些許大理國主的感覺。
於是此刻,他遣散了旁人,只有他父子二人,對坐於頂層。
“父皇這一著真是太妙了!”段祥興恭敬的誇獎老爸:“派人把檄文放到高逾城隆的枕頭邊,換做是我也一樣會氣急敗壞的!”
大理國主段智祥悠閒的把玩著小巧精緻的酒杯,心情很好:“那人我安排在他身邊很久了,本來是留著以防萬一的,當作刺客一類的角色,現在用掉,其實也有些可惜。”
“不過不這麼做,高逾城隆不會著急的。”他把酒杯放到矮几上,雙手按著桌子愜意的吹著樓外進來的風:“唯有讓他又驚又怕,這個老狐狸才會不顧一切的下定決心帶兵出征,把軍隊都帶在身邊,如諾有變隨時都可以殺回來,這才是他的作風。”
“這正是我想說的。”段祥興有些忐忑的看了看段智祥:“常備軍和左近的蠻兵都給他帶走了,我們的人也裹在裡面,現在大理城中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卒,不堪一擊,會不會太冒險?”
“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事情發展不可能那麼完美。”段智祥倒是不像太子那樣憂心忡忡,信心很足:“不過不要緊,軍隊沒了,還可以重新招嘛,不必可惜。”
他站起身來,興致勃勃的走到欄杆邊上,極目望遠,然後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我兒,你也來看看,這千里江山,何等的壯麗!”他意興闌珊的仰著下巴看著遠處雲霧間朦朧的蒼山之巔,招呼段祥興。
段祥興循聲過來,看著他的父皇把雙手張開,虛擬的包裹住了眼前的風,興奮的道:“朕以前,常常坐在這裡,看雲起雲舒,景緻也和現在一樣,卻從來沒有今日這般感覺。以前吶,總覺得,大理雖是姓段,卻總有些不對,段字上頭,似乎老是有個高字壓著,壓得朕很不舒服,喘氣都覺得發緊。”
“但今天不同了,朕氣很暢啊!”他笑了起來,笑得很愉悅:“高氏跟石門蕃死磕,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們都是獲利的一邊,坐山觀虎鬥,其樂無窮啊!哈哈哈!”
段祥興苦笑一下,卻沒有言語。
於是段智祥察覺到了,微笑著問:“太子是在苦惱什麼?莫非是擔心石門蕃拿不下高逾城隆?”
不待兒子回答,他就把手在空中亂劃一下,彷彿劃去了不存在的什麼東西:“無須煩惱,大可不必!我們在軍中安插的軍將很可靠,有他們在,高逾城隆贏不了的。”
段祥興卻搖搖頭,躬身道:“兒臣不是擔心這個,父皇安排得很周到,段彥震等人也跟我們談妥了的,他們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也不會背叛我們,兒臣擔心的……其實是那石門蕃!”
“石門蕃?有什麼好擔心的?”段智祥奇怪的看了兒子一眼,詫異道:“你怕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還打不贏高逾城隆?”
“不,石門蕃能把鎮北王打得單騎逃回來,自然能把一盤散沙的高逾城隆一擊而潰,他們是很強的。”段祥興抬起頭來,憂慮的色彩充滿了眼神:“兒臣擔心的,正是他們這一點……他們會不會太強了?”
“你是怕我們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段智祥轉過身來,盯著大理太子。
“宋朝不會派兵過來,如果……我是說如果,長孫弘順勢過來,直接把我們拿下,換他自己上去怎麼辦?”段祥興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段智祥點點頭,在欄杆處來回走了幾步,道:“你說的這種可能,也有道理。但我卯定,他長孫弘不敢的。”
他把手指頭豎起來,一根一根的扳起來,又扳下去:“第一,長孫弘如想攥位,性質就變了,清君側和代段氏是兩碼事,三十六蠻部不會由著他胡來的,大理立國,蠻部也是一份子。”
“第二,宋朝雖然不會出兵,但他們樞密院下了文書過去,任命長孫弘為敘州防禦副使,要封他的官。當了大宋的官,就得聽大宋的話,他們要他怎樣,石門蕃還敢怎樣?莫非敢抗命不尊?石門蕃沒這膽子,怎麼說他們也不過一蠻部,近十萬人的規模雖然很大,算得上三十六部眾最大的一個,但跟大宋比起來,連這個也不是。”
他勾起一根小手指,在段祥興面前晃了晃。
“所以說啊,我兒,謹慎是必要的,但這次,我們贏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