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唐第一主播> 第233章 一聲長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3章 一聲長嘆 (1 / 5)

唐垂拱三年農曆2月22日,阿史那骨篤祿試探性地發起一次進攻,發兵攻掠昌平。

武則天又命黑齒常之率諸軍出擊,阿史那骨篤祿見狀,只好退兵。

農曆7月,阿史那骨篤祿再次發兵,此次進犯的目標是河東朔州地區,但是突厥軍在黃花堆再次敗給黑齒常之,阿史那骨篤祿為避擊鋒芒,只好率部撤至大磧以北。

當時唐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壁疾黑齒常之之功,便表請窮追突厥。

武則天下詔令其與黑齒常之計議,互為聲援。

但爨寶壁欲獨佔軍功,不待黑齒常之同意,即擅領精兵一萬三千人先行,出塞一千餘公里進襲突厥。

同年農曆10月,追上骨篤祿。

此時阿史那骨篤祿等並不知唐軍會至,均不設防備。

爨寶壁得知情況後,不但沒有立即進攻,反而自持兵力強盛,派人告知阿史那骨篤祿。

阿史那骨篤祿聞立即加以戒備。

雙方交戰後,由於唐軍遠道而至,而突厥則兵馬精銳,加上事前作好了戰鬥準備,所以很快便大敗唐軍,將其全殲,只有爨寶璧“單騎遁歸”。

此戰的失敗,使武則天惱怒不已,不但誅殺了寶璧,並且改稱阿史那骨篤祿為“不卒祿”。

阿史那骨篤祿自從自立為後突厥可汗後,率軍東征西討,多次出征。

據突厥文《闕特勤碑》記載,他先後進攻過唐朝北部、九姓鐵勒、三十姓韃靼、突厥、奚等,共出徵四十七次,其中親自參加作戰的達二十次,奠定了後突厥汗國的基業。

總結阿史那骨篤祿的作戰經驗時不難發現,阿史那骨篤祿是一個非常善於捕捉戰機的軍事統帥。

他乘武則天擅政,政局動盪,唐軍分軍作戰,無力實行大規模有效反擊的時機,多次把握有利戰機,充分發揮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頻頻攻掠北方各地,並則在戰爭程序中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給武則天政權帶來很大的困擾。

唐王朝當時雖有黑齒常之、程務挺等名將,並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終不能改變戰略上被動挨打的態勢。

他的兒子阿史那·默棘連、弟弟阿史那·默啜、阿史德·元珍均是他的得利助手。

阿史那骨篤祿雖然敗走了兩次,但他的斗膽反叛大大的助長了突厥各部的野心,叛亂蜂擁而起。

很快,突厥兵馬相繼進犯北方邊防重鎮原州都督府和朔州將軍府。

駐守邊關的定襄道行軍總管馮子琮在北方、朔州將軍高澄西北先後平叛,三戰三敗,唐軍十死七八。

西北邊關的情況最糟,原州、慶州境內諸多鄉村州縣慘遭屠殺與烈火焚城,屍枕遍野城池一空。

在天可汗李世民北伐平定了突厥汗國之後,沉寂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突厥草原部族洶洶倔起已呈烈火燎原之勢,大唐北方邊疆無一寸安寧之國土。

數十萬難民從北方逃難而下,西北與河北一帶流民成災生靈塗炭,兵荒馬亂城池催毀,山莊空落田地荒蕪。

四海寧定天下呈平的新武周帝國,一夜之間烽煙四起,天下震動百姓惶恐!

......

李行周是上過戰場的,雖然不是冷兵器戰場,但戰爭的本質是相同的。

用古代兵家的話來說,知兵者不好戰。

戰爭就意味著艱難、殘酷、死亡和毀滅。

不是沒有上過戰場的人想像中的那樣被鐵血浪漫包圍著。

熱血的青年對戰場充滿了未知的恐懼與理想的希冀。

就像是即將展翅的雛鷹面對一直仰望的蒼穹。

他們知龗道天空會有風雨雷電,但仍舊無法壓抑博擊長空的野心。

終究會義無反顧的跳出躲避風雨的暖巢,展開翅膀,一飛沖天。

這也正是血性男兒的,可貴之處!

......

整個天下都在震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