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迫,說不定幷州都督府知道了訊息。
很快就要派人來接引這些殘兵。
因此李行周和桓彥範連夜緊急處理這些事情,通霄達旦。
到了天明之時,總算將這一千多號人分作了三批。
方鵬這批“功勳士兵”最先享受了英雄待遇,桓彥範派了自己計程車兵和軍醫來照顧他們。小村莊裡收來的殘兵們連夜被轉移到了安置百姓的偏遠臨時營地裡,不許外出走動。
天剛亮沒多久,幷州的兵曹參軍果然帶人來這裡收容殘兵了。
於是第一批被交給幷州兵曹的,是迴歸幷州的半路上撿來的這些雜兵們。
李行周對他們的情況不盡瞭解,其中或者良莠不齊,那是兵曹們的事情了。
就讓他們按照律法、走正常程式去查。
然後第二批交給幷州兵曹的,是方鵬這些人。
桓彥範一口咬定這些人是“護民有功”的功勳士兵。
兵曹參軍帶著人查驗了一番,發現方鵬等人個個骨瘦如柴面黃肌瘦不是帶傷就是患病,站都難站穩。
要是把他們帶回幷州都督府查問,還得增派人手伺候醫治他們。
萬一死幾個在幷州都督府裡,還要惹一身麻煩官司。
桓彥範雖然無權干涉幷州都督府執行軍法,但他這個後軍總管好歹有些份量。
於是正當忙得焦頭爛額的兵曹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順水推舟的就認了桓彥範上報的名單,給方鵬等人記上了“軍功”。
方鵬等人自然是如釋重負歡呼雀躍,對李行周感恩戴德,然後安心的歇養治傷去了。
剩下的第三批小村莊裡的亂兵們,李行周請桓彥範努力將他們藏兩天晚些時間再報。
反正兵曹們剛剛接了這麼多活兒,一下忙不過來。
桓彥範滿口答應了,派了自己的心腹去監管這些亂兵的營地,嚴守訊息。
李行周還費了一番心力打聽樸景泰的下落,沒有任何收穫。
這個莽人好像就平空蒸發了一樣。
李行周多少有一點失望和難過。
這一忙,就又忙到了下午。
一路顛沛流離又忙了個通霄,李行周真是累壞了。
左翊衛的營地離這裡還有七八里路,李行周實在不想奔波了。
這附近有不少準備用來收容百姓的行軍帳篷。
李行周飯都顧不上吃了,隨便挑了一間空帳篷鑽進去倒頭就睡,睡了個昏天黑地。
桓彥範則是回了後軍營地,他這個後軍總管還有別的軍務要料理。
回去之後,桓彥範越想這回事越覺得不安穩。
尤其是李行周說的“洛陽開戰”那四個字,就像四座大山似的壓在他的心頭。
歸根到底,桓彥範是個一板一眼的“本份人”。
他不像李行周那樣靈活多變習慣了不按規則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