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一旦打響,李行周的心態就已經恢復正常。
經歷了太多的生與死後,對死生之道早已看得很淡。
尺帶珠丹試圖用衛寒霜的來影響他的心情,卻不知這份心理考試,對李行周來說早經歷過太多次,難度不夠。
他並不需要漠視衛寒霜的安危,但他能做到壓下這份牽掛,然後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眼前。
這無數條生命正於虹彩飛揚間涅盤升騰的時刻,一個人的安危已不足道。
尺帶珠丹的四萬衝擊大軍兩路分進,不過巨浪撞上了攔江壩後,衝勢立刻受阻。
左翊衛計程車兵無論在戰鬥經驗,組織效率,單兵素質等方面,都遠勝於對手。
這刻眼看著對方衝過來,他們不慌不忙,按照既定的方式起反擊。
最前排的戰士是以鐵殼烏龜著稱的重灌步兵,大方塔盾和一身鐵甲正適合用來阻擊對手,手中的戰刀拼命揮動,不需要瞄準對方,反正前面都是敵人。
在他們的身後,原本是弓弩手的位置,這刻開始順著軍陣間隙向後退縮,接上的是長矛手編隊。
長達四米的奇長鐵矛,是專門用來在陣地戰上進行對抗的,鐵矛架在前方士兵的肩頭,或者大盾牌上的凹溝處,然後不斷地吞吐,伸縮,每一次伸縮,都帶回鮮血淋淋,碎肉片片。
再往後,就是最適合中距離殺傷的投斧手威。
防禦註定了要比攻擊佔便宜,多層次攻擊手段讓進攻部隊死傷連連,騰起的血霧立刻將波浪般湧起的慘嘶之聲湮沒,一聲聲驚駭絕倫的淒厲慘呼就這樣此起彼伏。
突破了那段血肉鋪成的死亡區域段後,肉搏戰終於恢復戰爭中的主角地位,短兵相接依然是這個時代最無可避免的爭雄方式。
而在戰陣的兩方,尺帶珠丹與李行周各自坐在馬上,在煙塵瀰漫的戰場兩端遙遙相望,冷靜地掃視戰場,暗中估量著成敗得失,琢磨下一步如何行動。
“仁欽崗沒有到前線觀戰,看來尺帶珠丹不打算給我們任何擒王的機會。”
王行衍在李行周耳邊小聲說。
“但也說明他心中其實沒有自信。”
“那就得看,大將軍你是喜歡自大一些的敵人,還是膽小一些的敵人了。”
“我喜歡失敗的敵人。”
王行衍笑了。
遠方的戰事依然打得如火如荼,吐蕃軍勝在兵力雄渾。
左翊衛則勝在組織嚴密,雙方各有所仗,彼此間殺得不可開交。
李行周的目光卻不再停留原地,而是默默的等待著什麼。
當吐蕃軍的前鋒部隊與左翊衛絞殺在一起之後,尺帶珠丹終於又了新的行動。
又一支高達六萬人的隊伍,分左右向前殺來。
這一次,有了前面四萬將士的纏戰,六萬士兵的衝鋒將會變得輕鬆許多。
與此同時,中央大軍也開始緩步向前移動。
看樣子,尺帶珠丹是存了心要利用自己龐大的兵力優勢一鼓作氣吃掉左翊衛了。
這也難怪,即使是現在,大軍盡出的時刻,尺帶珠丹手裡還有十五萬的人馬做為總預備隊,隨時可以上戰場支援。
相對李行周而言,他有著太多太多的優勢。
然而看到這副局面,李行周卻微微笑了起來,他說。
“這仗,就先吃掉他至少十分之一的人吧。”
此時,左路兵力相較對手要薄弱許多的鷹揚衛,已經開始撐不住對方強大如海潮的攻擊,在張弼的率領下漸漸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