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反問得對,眼下的情勢,咱們就算不打按兵不動也能保持河隴戰線的優勢,吐蕃兵不敢來決戰,咱們就耗到他退兵為止。”
薛楚珍很少在這種商議大局的場面上插嘴,這時候也忍不住說道。
“燕國公說不打仗,那咱們二十萬大軍跑到這裡喝了近半個月的風雪是幹嘛的?”
“因為吐蕃人有幾十萬大軍在對面威脅隴右,手裡有兵就一定要打仗麼?”
大夥吵了一陣,眾人意識到薛訥沒表態,吵夠了才轉頭看向他紛紛說道。
“大元帥拿個主意。”
薛訥皺眉道。
“既然天氣好了能打仗,幹嘛不打?我倒是想瞧瞧這擺開了決戰究竟能不能拼過高原騎兵……”
“全軍拔營行軍,一起向南慢慢逼近,逼吐蕃決戰!要是拼不過就是戰力不貸,老子認栽!”
眾人頓時默然,既不反對也不贊成。
明著硬拼也算不上什麼好計策。
再說薛訥是主帥,大夥自然無言以對。
他再次看了看天空,說道。
“左右也沒有辦法,就這麼決定了,下令帶足糧草軍械拔營行軍。”
唐朝党項聯軍全數出動,還帶著各種重型軍械、騾馬、重車、糧草、牛羊等等東西,行軍就很緩慢了,一天最多走幾十裡地,人數又多大搖大擺地行軍……
如此做法就算吐蕃人再傻也能提前獲悉他們的行蹤。
何況天氣難得的十分晴朗,吐蕃軍早就有所準備。
只一天工夫吐蕃王帳就獲悉了唐軍傾巢而來的訊息。
仁欽崗大讚普召集大臣商議對策,也沒商議出什麼法子。
唐人就一副硬拼的架勢,都逼上來了還有啥策略?
方法就兩個:要麼擺開了決戰;要麼提前退兵,讓出佔領的地區回腹地之後另做打算。
如果吐蕃人這回接招。
那麼幾十年來兩國最大的一場決戰就要展開了,造成的影響後果自然是嚴重的。
但因唐兵來得慢,吐蕃王帳還未做出決定,反對決戰主要是尺帶珠玉落的人。
大相尺帶珠丹首領認為。
“我們沒有必要和唐人這麼打,現在的時機並不是太好,唐軍已經集中了整個西北邊關的精銳,咱們大可以避其鋒芒,等待其虛弱的有利時機再行出擊!”
魚澤布見仁欽崗大讚普有雪恥之心,便順著他的心思說。
“正因他們聚集了精銳,一旦戰勝後,戰果和好處將不可估算!這場仗誰都輸不起,就看誰能贏,李行周的做法倒是很爽快啊。”
正如李行周那邊作出決定時的爭執不一,吐蕃人是戰是退也不好拿主意。
畢竟這可是國運之戰。
而仁欽崗大讚普正皺眉沉思沉默不語,也不管眾臣的爭執。
天還沒完全黑下來,唐軍已紮下營帳休息。
太陽下山後氣溫降得很快,要是在帳篷外面放一碗水,第二天早上起來肯定會結一層厚厚的冰。
李行周站在帳篷外左右一看,發現這地方竟然沒有樹,荒郊野外的連一棵樹都沒有他確實感到很意外。
難怪發現行軍出塞之後經常燒牛糞,確實是缺柴。
周圍點點火光從帳篷裡照出來,讓這片大地彷彿是一個原始形態的城市,沒有高大的建築卻有許多人聚居,人煙稠密的景象在西北野外確實很難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