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四分之一決賽打響,德國VS阿根廷率先開戰。
下半時一開始,裡克爾梅開出角球,後衛阿亞拉精彩的衝頂破門首開記錄。第80分鐘,克洛澤頂進了他在本屆世界盃的第5球,扳平比分。
加時賽,阿根廷後衛科洛奇尼有一腳精彩的遠距離吊門,可惜擊中了橫樑彈出。
在點球大戰中,門將萊曼撲出了兩個點球成為英雄,德國隊總比分5比3獲勝晉級。
點球大戰結束後,雙方發生了衝突。
助教比埃爾霍夫捲入了衝突的中心,阿根廷球員試圖發洩憤怒的情緒,主裁判米歇爾對於混亂無力控制。雙方球員都有用拳頭和飛腳互相攻擊的舉動,這次衝突持續了近2分鐘,72000名觀眾目睹了這一切。
阿根廷人暴怒,是因為德國人的一個手勢。
博洛夫斯基在罰中點球后,衝著阿根廷球員豎起了手指讓他們閉嘴。這個手勢讓他們變得瘋狂了,這才有了後來的衝突。
對於博洛夫斯基的這個手勢,德國隊長巴拉克賽後指責阿根廷人先挑起了摩擦。“我認為先挑釁的是阿根廷人,在點球大戰的過程中,他們衝著我們的隊員大喊大叫,他們喊的什麼我們聽不懂,但我想他們是在試圖干擾我們罰球的隊員。”
說白了,兩隊互相看不順眼。
阿根廷人覺得德國隊是一群糙哥,技術不行,沒資格獲勝。
阿根廷人的目標是冠軍,沒法接受8強出局。在世界盃開始前,他們被捧的太高了。
德國隊這場感到很不適應,因為南美球員在場上習慣性的“小動作”多,而且常常“圍攻”裁判,向裁判施壓,這一做法讓紀律性極強的德國人感到無比厭惡。
很多球迷站在阿根廷隊一邊,認為德國人的性格太強勢。德國人已經贏了比賽,為什麼還和失敗的對手計較?阿根廷作為失敗者,發洩一下怎麼了?
可如果有人比賽時小動作不斷,一被裁判吹犯規就各種不滿和質疑,場均攤手幾十次……面對這種玩意,對手能不煩嗎?
阿根廷球員最該圍攻的是本隊主教練佩克爾曼,他的幾次換人都有問題。
下半場70分鐘,他用坎比亞索替下了裡克爾梅,只想守住一球優勢。德國人比較頭疼的靈巧型前鋒薩維奧拉和梅西,沒有獲得一分鐘出場時間。他讓克雷斯波、克魯斯去和高大的德國後衛肉搏。
對於佩克爾曼不準備再擔任阿根廷國家隊主帥的決定,阿根廷隊內有多位球員都表現出了吃驚的態度,而且他們準備盡力挽留佩克爾曼。
隨後義大利VS烏克蘭,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
義大利4比0完勝烏克蘭,近3屆世界盃首次入圍4強,將與德國隊爭奪決賽席位。
贊布羅塔開場不久遠射破門。
下半時,此前四場沒有進球的盧卡託尼頭頂腳踢梅開二度。
傷停補時階段,替補出場的迪納塔萊從右路內切,左腳兜射破門,打進了自己在世界盃上的第二球。
裡皮執教的義大利隊連續23場不敗。迪納塔萊取代亞昆塔入選了國家隊大名單,表現的非常出色,兩次替補上場取得了進球。
面對義大利,烏克蘭毫無還手之力。
小組賽時他們也曾0比4輸給西班牙,取得歷史性突破很大程度是在分組的運氣上。其他球隊的遭遇,更真實地顯示著東歐足球步入了需要徹底重建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