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與楚國並沒有出現一個勝利者,而晉國一分為三,楚國理應滅掉三國,但事實卻是三國捶打楚國,最終楚國也漸漸的衰落下去。
只單純的保證了一個龐大的領土,但是國力不能與往日相比。
戰爭到了晚上的時候,傳來了十分響亮的戰鼓聲音,韓世傑聽到後,他身體一顫:“難道我要敗了?”
晚上,吳起的援軍到達了,有人愁,也有人開心,開心的莫過於吳起,他挺過了最難的時期。
吳起走了出來,親自敲打起來了戰鼓,援軍的到來,楚國士兵計程車氣也跟著提升了上來。
景紹到達這鄂地的時候,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但是誰勝利,誰敗,大家的心裡基本上也都有個結論了。
吳起那點人,你都沒有打敗他,如今吳起得到了龐大的援軍,你還能在打嗎?
而景紹的到來,直接攻破了韓世傑設立的一個軍事要點,他以這個點,廣泛的向韓世傑的軍隊,進行攻擊。
魏國的主將魏衍看著韓世傑:“我們敗了!”
魏衍今日沒有帶軍衝鋒,韓世傑把魏衍留了下來,打算等晚上,孟達休息的時候,他去指揮魏武卒去攻打孟達。
但是沒有想到這剛到晚上了,景紹帶領的楚國大軍到來了,這楚國大軍中有象兵,有楚國的南蠻部隊。
他們都士氣高昂,精神飽滿,而經歷了兩天戰鬥的四國聯軍,都面帶疲憊,看到這楚國大軍後,他們的心中都有著一絲的嘆息。
景紹的副將看著景紹說道:“將軍,我們的到來,基本上是給這場戰爭收尾的,我們贏了!”
“嗯,我們贏了!”景紹淡淡的說道。
“雖然我們贏了,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我們還要收復項地,把四國聯軍從我們手中奪得的領土,奪回來!”景紹看著身旁的副將說道。
贏得了鄂地會戰,這並不是楚國的最終的目的,他們贏了鄂地會戰,是化解了郢都的危機,可以進行反攻了。
這個反攻的主力,就是他們的外戚軍團了,四國聯軍進軍楚國,他們外戚與南蠻軍團在看戲,鄂地會戰,他們也只是收尾的,這反攻之戰,就是他們外戚勢力與南蠻軍團的舞臺了。
如果整個戰爭下來,他們沒有什麼建樹與戰功的話,如何與楚悼王談更多的條件?
這談條件並不是平白無故的就可以談的,這是需要戰功,一點一點的戰功作為籌碼,與對方談的。
他們憑藉著雄厚的軍力,逼迫了楚悼王的繼承者必須是熊當或者熊當的後裔。
完成了他們最大的任務,但是他們打完這場戰爭,他們必須要有所戰功,為了自己未來的地位。
這熊當或者熊當的後裔繼位的時候,這肯定是論功行賞,如何看他們功勞的大小?那就是這場戰爭立下的那不世功勞。
“將軍,據說我們接下來要聽從那個異國人,吳起的調遣?”景紹的副將看著景紹說道。
景紹點了點頭:“這也是家主的意思,我們都要聽從吳起的調遣,雖然我們對吳起不爽,但是對他的能力,還是要有所認可的!”
雖然接下來的主力是他們外戚的勢力,但是指揮官依然是楚國的大司馬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