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呆在這也不是辦法。”九歌如此一說,一邊整理木柴,準備弄個火把。
“上面的石板是封死的。”一旁的瑾兒道。言下之意就是沒有找到機關。從進來的情況看,開關很可能在石板上面的水底某處,若想原路返回,麻煩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那我們去附近看看吧,這麼大的空間,可能還有別的出路。”九歌將較長的幾根木棍點燃,又往火堆裡丟了幾根柴火,以防止火堆熄滅,便領著小瑾兒往洞的深處走去。
九歌舉著火把在前,為防止走丟,還是牽著小瑾兒的小手。越往裡,空間漸漸變窄,最後變成僅夠一人側身透過的小縫隙。拐了兩個彎,大概三百步之後,空間又慢慢變大,直至豁然開朗。
此處的空間較“根據地”所在的洞要小一些,中間放著一塊石桌,桌上盤坐著一具枯骨,空洞的眼窩直勾勾望著九歌進來的方向,好似知道有人進來似的。做為一個踩著別人的屍體活命,後又從屍體堆裡爬出來的半個殺手,一具枯骨,倒沒什麼懼怕的。回頭看身後的小瑾兒,也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再走近一些,見這枯骨身後,放著一個類似天平的東西。說是天平,也只是像而已。眼前的東西兩端沒有天平的托盤,只是一根鐵棍簡單橫著,鐵棍中間有七個凹痕。石桌上排著七顆同樣大小的珠子。
九歌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也有過興趣愛好,其中一樣就是機關術,在讀研期間,還發過一篇關於古代機關術的論文,雖不能說全通,但也知道個大概。
眼前的天平,就是以平衡為基點做的機關,也就是說,要將七顆珠子放在鐵棍上,保持平衡,便可破解。對七個凹點的先後選擇至關重要,只要錯一步,天平失衡,出來的是飛刀還是劍就不知道了。
在見識過高科技機關術的九歌面前,這種機關沒什麼難的,那些限制和條件說的冠冕堂皇,其實也就一個原則,不破壞平衡,就可解。至於為什麼非要去解它,自然是根據有機關必有寶的梗,生路也許就在這機關之後。
九歌將火把遞給一旁的小瑾兒,擼了把袖子就開始解這機關。先放中間那一顆,再拿兩顆同時放在兩側,古代的計算並不能精確到毫秒,所以兩顆珠子同時放下的時間差,只要不超過一秒,都不會有問題。
放下最外側的兩顆,片刻之後,石桌從中間斷裂,朝兩邊砸落,露出石桌下一個精緻的木箱。
九歌探了一下,沒有機關,也沒有鎖,往上一抬還挺沉。
“有寶物啊,小瑾兒,看來我們要發財了。”九歌一邊戲笑,一邊開啟了木箱。
最上層放著幾卷帛書,往下是明晃晃的各色珠寶首飾。
“哈哈哈哈,發財了啊。”九歌將帛書推到一旁,守財奴似的往手腕上戴玉鐲手串。
一旁的小瑾兒無奈的撇撇嘴,將火把卡在一旁,拿起一卷帛書翻開看。
“這是什麼?”小瑾兒對著一堆看不懂的文字懵逼,一旁的九歌還沉浸在發財的喜悅中無法自拔。
“哎,我覺得這個更有價值。”小瑾兒努力提高了聲音,試圖引起一旁財迷的注意。
“啥?寫了啥?”
“看不懂,這上面的文字不是漢字。”
九歌聽到文字倒勾起了一點興趣,畢竟這是自己的專業來著。接過帛書一看,難怪小瑾兒看不懂,帛書上寫的文字,在先秦有過一時興盛,後來秦一統六國後,推行書同文政策,這種文字也就隨之沒落了。雖然九歌所處的時空與歷史課本上的有些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流文化沒有變。在這個地方能看到這種文字,九歌心裡倍感溫暖,畢竟這莫名其妙的世界裡,這些曾經為此焦頭爛額的文字倒成了為數不多的親切存在。
九歌往火把邊湊過去,認真看起來。這卷講的是一種名為玉鸞的手環,月石所鑄,形如絲線,戴上即與膚色融為一體,唯在月下可見其光,用以儲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