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氏,坐下來說吧!”
賈環做個手勢,掃了一眼客廳,和秦可卿坐下來說話。賈母等會就要派人來請秦可卿,時間緊急,但他和秦可卿說幾句話的時間還是有的。
寶珠站到隔壁的臥室裡去。將客廳的空間留給賈環和秦可卿。
寧國府的這間小院,是當初賈環回府給賈珍掛祭時,秦可卿安排他暫住的院子。客廳裡擺設基本沒變。居中一張八仙桌,幾張梨花木交椅。條桌、桌几、花樽、字畫若干。
當時,秦可卿心頭的大石頭卸去(賈珍已死),心情極佳,以寧國府的女主人、蓉大奶奶的身份招待他,安排的飲食、起居、用度都是極其的用心,全是賈府裡的一等待遇。
而也正是那天晚上,秦可卿帶著寶珠,悄悄的來謝他,給賈蓉看到,所以誤會。
在八仙桌邊坐定後,賈環道:“我原本是打算近日解決你的問題的。不料今天你婆婆在老太太跟前,老太太想起你,因問起你來。我要在你見老太太之前見見你,問問你的真實想法。不管你是選擇留下來,還是選擇與賈蓉和離,我都支援你的想法。”
語言這種東西是很蒼白的。賈母要留秦可卿,秦可卿在賈母面前說的話未必是她的真心話。他當然是要知道她內心裡的真實想法,才好處理。
淡淡的暮色從大開的兩扇窗戶外浸軟進來。四周幽靜,略顯空曠。秦可卿穿著一件海棠紅的長褂,身姿纖巧婀娜,神情溫柔,清水般的明眸看著賈環,細聲細語的道:“環叔,老太太是要留我?”
她下午得到環叔的丫鬟如意的通知時,問了幾句情況。以她的性情,自是已經在心裡想了好幾遍。
賈環一眼就看得出秦可卿的猶豫,“嗯。你要是選擇留下來,我去和賈蓉說,保管他不敢再冷落你。”
有些話,不是他說了,賈蓉就會相信。沒有人是木偶。但如果,秦可卿還是願意留在賈府裡,他還是會費工夫,讓賈蓉相信他和秦可卿是清白。
他和秦可卿的私交雖好,但別人夫妻的事,他怎麼插嘴?清者自清。難道,他要反覆的在賈蓉面前說:我和你老婆是清白的!這,不和傻逼一樣麼?
直到他去年年底回來,祭祖時,賈薔告訴他賈蓉已經休妻,這才是將這件事挑破,提出來,需要處理了。但,他一直忙著科舉的事,直到此時,才算是清閒下來,準備處理。
賈母今天突然問起來,是將這個過程推前了幾日。當然,曝光之後,賈蓉和秦可卿的壓力很大。要是悄然的處理,要好的多。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呀。
“若是,你不願意留下來,想和賈蓉和離,也行。你父親雖然去世了。你兄弟還在。你去秦家裡住著,生活、用度不用擔心,我給你安排好。日後,或是,嫁人,或是其他。你再想一想。這我就不好給你建議。”
賈環把話說的很透徹。從國朝的社會習俗來看,秦可卿若是獨居,門前是非多。不過,她有個弟弟秦鍾,能頂門梁,倒也沒太大的麻煩。他幫襯著秦鍾就行。
當然,最好還是嫁人。不過呢,一則是秦可卿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未必願意再嫁;二則,二婚很難找到好人家。所以,他不好給秦可卿建議。
“環叔…”秦可卿情不自禁的輕喊一聲。環叔對她的關心,她豈能感受不到?
秦可卿並非是很有主見的性格。她遇事想的多,但要她決斷,她思來想去,難以決定。此時,她便是猶豫著。
她嫁到賈府裡來這麼多年,突然的要離開,回到對她而言已經完全是陌生環境的秦家,她很害怕。而,留下來,和賈蓉這樣的男人繼續過日子,她內心裡又如何願意?
不過,環叔說,不會再讓賈蓉冷落她,這又…
秦可卿沉思著時,一直在臥室裡偷聽的寶珠忍不住進來說道:“奶奶,蓉大爺那性子,怕三爺怕的要死。三爺的話,他就算聽了,也沒個真心對你。這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出去嫁人嫁的不好,是才離虎穴,又入狼窩。要我說,還不如離府別居。上頭有三爺照應著,下頭有秦少爺(鍾)撐著,這輩子都穩當,豈不是自在?”
寶珠和秦可卿是同生共死的情分,她心急火撩的跑進客廳來插話,很不合規矩,但賈環和秦可卿都沒有訓斥她。
不過,寶珠的話,讓秦可卿心中有了決斷。寶珠說的是孩子氣的話。她知道什麼啊?女人,這一輩子沒個男人依靠,怎麼行?既然如此,她捏著鼻子,和賈蓉湊合著過罷。
留在寧國府裡,至少還有環叔照看她。她的生活,總不會有什麼大風險、大差錯。還是,穩當的。其餘的事,她一個女人,命不好,能怎麼辦?
秦可卿站起來,側身對丫鬟寶珠輕聲嗔道:“我和環叔說話,哪裡要你來多嘴?你先出去吧。”將寶珠打發出去,從八仙桌邊走出來,盈盈的下拜,感激的道:“環叔,一直以來都是承你照顧。侄兒媳婦敏感五內。下輩子投生,給你做牛做馬,報答你的大恩。”
說到最後幾個字,想著她這四五年來的遭遇,禁不住悲從心起,聲音哽咽。
“誒,你這是幹什麼?”見秦可卿跪著,賈環連忙起身,雙手將她扶起來,道:“古語說,施大恩,如結大仇。你再這麼說,你的事以後我都不敢管了。”
“環叔,那我不說…”秦可卿略微用力的抓住賈環的衣袖。仰頭看著賈環,已經是滿臉淚痕。要是環叔再不管她的事,她都不知道她將來的日子要怎麼過。她沒有信心。
梨花帶雨的秦可卿,柔弱的令人心生憐惜。賈環溫和的笑了下,問道:“你決定了?”
秦可卿還抓著賈環的衣袖,點點頭,一股難以言喻的悲傷從心底湧起,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哭泣的哽咽道:“環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