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自古便是華夏的“母親河”,在歷史上給華夏帶來巨大的影響。歷史上較打的改道有二十次。
因其流經地域廣,河水之中便攜帶大量泥沙,將河水染黃,故此得名“黃河”。
而歷史上,又將黃河以北稱為河內,黃河以南、以西稱為河外。
自古的文人騷客為黃河所做的詩歌也是多如牛毛。
就如: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當然,最出名的還屬後世人人都會念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云云。
總之,九曲黃河十八彎,浪沙淘淘震河山,此景磅礴不已,古來少有!
而如今,在黃河的南岸,卻豎起了一面面“旭”字大旗,將近五萬人馬,都駐守在了黃河渡口,嚴陣以待。
旭軍大營內,徐茂公正一臉凝重的看著下方諸將。因項羽之命,停止對韓信的進攻,將人馬全部調來黃河抵禦匈奴,下方諸將情緒反應頗大。
在眾將看來,如今韓信已是苟延殘喘,就當一舉拿下以絕後患,可現在項羽卻下令來抗擊什麼匈奴,實在是猶如熱火朝天之時,讓人潑了盆冷水一樣,下方計程車卒對此也是頗有怨言。
“行了!諸位將軍,就別拉聳著臉了!我知道諸位心中對皇上的旨意不滿,但皇上下令如此也自有他的道理。
好!勞煩各位將軍,暫時先聽我這個書生差遣,齊心協力,將陛下吩咐的事情辦好。”徐茂公陪著笑臉朝眾人道。
徐茂公投靠項羽較早,不僅資望較老。且經過幾個月的相處下來,眾人都覺得,其頗有遠見,賞罰得體且為人寬厚,能與眾將打成一片,故此在軍中也較有聲望。
眾將見此,連忙抬頭拱手道:“軍師說的哪裡話?我等皆是陛下所提拔,只不過如今陛下所命,我等有些識不明白。”
“諸位且聽我說,陛下如此行事,乃是為了北方百姓的民心。至於韓信,我們能將他大敗一次,也定能打敗他第二次!所以,諸位儘可放心,陛下之命並無過錯。”
眾將問言,俱都拱手道:“謹聽軍師調遣!”
徐茂公見諸將如此,方才開始調兵遣將。
“哈哈哈!檀將軍、尉遲將軍!”
“在!”
“我命你二人,帶五千人馬,不分晝夜沿著三十里黃河渡口來回巡邏,如有異常,即刻回報大營!”
“諾!”
“黃老將軍,忠陽侯何在?”
“末將在!”
黃忠與虞子期聞言,連忙出列拱手答道。
“你二人各攜一萬人馬,前往濮陽把守渡口!”
“諾!”
“安縣候。”
“在!”
“勞煩您攜一萬人馬,前往平原駐守,防止匈奴從津灣渡口過河!”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