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書起身作禮,後者笑著開口:“解惑乃是老夫本職而已,不過還沒有回答完。”
“儒家如何提升境界,這個其實很難回答,主要依靠的是思想,對一件事物的理解,對聖人經文的理解,對文章的理解,對自然與萬物的理解,悟道了,自然也就突破了。”
“所以無法去解釋,一定要你自己有所感悟,這樣才有作用,就好比小友所寫的經文一般,唯有悟道了,你才能突破。”
“否則,聖人經文,儒家讀書人幾乎人人一本,但有幾個看了就能成聖的?”
周文淵特意解釋儒家晉升,這個回答沒有出乎意料,宋知書之前就有些猜想,畢竟大學這篇經文,他默寫了十五年,為何沒有任何長進?說到底還是沒有‘悟’。
儒家,講究的便是思想與悟,這也是儒家為何難以修行的原因,全程都需要悟,不像修仙,最起碼練氣,築基,結丹,金丹,元嬰,這些境界根本不需要去悟。
靈氣足夠了,資源足夠了,時間一到你就能突破。
點了點頭,宋知書繼續詢問。
“敢問先生,此番聖人坐化,對儒道有何影響,對天下人又有何影響?”這是第二個問題,他很好奇聖人坐化的影響。
在這個問題上,周文淵倒是顯得很認真,沉思了一會後,他緩緩出聲。
“聖人坐化自然有影響,但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影響。”
“先說好的影響,聖人凝聚天下文氣,這樣一來便會導致後世難出大儒,聖人坐化之前,想要成為一位大儒,幾乎不太可能,整個大世也不過七十二位大儒,隨著聖人坐化後,天下讀書人各得三道儒家正氣,意味著所有讀書人皆有希望。”
“沒過幾日,就出現了幾位新的大儒,往後數量也會越來越多,給予天下人希望,這是好的影響。”
“可壞的影響,就在於北洲妖魔無窮,天地之間也藏著諸多邪祟,有聖人在的時候,他們不敢放肆,並且一點一點被誅滅,可聖人坐化,再也沒有人可以鎮壓這些邪祟妖魔。”
“所以將會迎來亂世,好在聖人坐化之前,鎮壓天下一甲子,這一甲子內會比較安寧,但一甲子後就麻煩了,而且不一定能安全渡過這一甲子,誰也不敢保證妖魔會不會衝破封印。”
“這才是影響之處,並且潛在的影響也很可怕,天下各大勢力爭奪聖人氣運,包括儒家內部也是爭鬥不休,早晚會出事。”
周文淵將聖人坐化的利弊說出,宋知書也得知了自己當初為何能得到三道儒家氣運了。
原來是聖人坐化,天下讀書人,人人分三道啊,這算是解開了一個疑惑。
點了點頭,宋知書繼續詢問其他幾個問題。
兩人一問一答,又是一天時間過去。
宋知書獲得了諸多知識,周文淵確確實實沒有藏私,只要詢問的,對方都會解答,除非遇到對方也不太瞭解的事情。
可以說,這一天宋知書收穫極大,隨後該問的問題也問完了,宋知書認認真真道謝對方,打算回去好好消化,故而告辭。
周文淵沒有挽留,只是臨走時告知宋知書,過些日子他師父要來,到時候可以安排見上一面,若有問題可以再問。
得知此事,宋知書欣然答應,要不是急著回去開啟仙塔第二重,說實話宋知書都願意繼續留在這裡看書解惑,順便等待文淵先生之師來。
帶著滿意,宋知書離開。
而待宋知書離開後,周文淵便開始焦急了,心中期盼著古云大儒趕緊回來。
如此。
一個時辰後。
住處內。
宋知書回到家中,也沒有任何囉嗦,直接潛下心神,進入仙塔內。
開啟第二重仙塔,獲得新的仙緣造化。
只有一更,今天上午忙了一些別的事情,下午把‘四十五章’大修了一下,塑造了一下人物,因為這一章的反饋,沒有預想中的好,這是寫作上的問題,認認真真修改了一個下午,比重寫還累。
然後晚上就只有這一章,實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