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知書可是瞭解過的。
文寶,若不主動灌入儒家正氣,幾乎不會有什麼反應,就和修士所使用的法寶一般。
可現在呢,它卻主動守護,同時散發出來的力量,居然將那擁有金丹境修為的三皇子給直接禁錮了,這其實是一件不太符合常理的事情,方天硯又與自己不是心意相通。
此刻。
宋知書觀察這件南派儒家的文寶,陷入沉思。
最後,他直接起身,將方天硯放在桌子上,然後沒有猶豫,躬身拱手。
“多謝曾庸先生。”
現在。
宋知書已經知道了。
文寶還是那件文寶,但卻與之前不同了。
其中,融入了一位大儒的意志,還將畢生的儒家正氣,化為文寶之中,增強其能力的同時,亦可自動感受外界危機,主動護主,所以之前才會出現那種情況。
當時,自己在雲州城,從龍源大會之後,就一直沒有再出現。
古云先生等人,只是說曾庸大儒在閉關什麼的。
宋知書原本還沒有多想。
可如今。
在看到方天硯的反應之後,徹底明白了過來。
為何當時古云先生一定要將其贈予自己,是看重的同時,也是保護。
他連續拿出了兩篇真正意義上的儒家典籍,對於儒家而言,這是無法忽視的。
而這,也讓自己被南派儒家徹底看重,不希望他受到多少傷害。
所以宋知書可以猜測。
在龍源大會後。
曾庸先生知道他會離開,繼續在外歷練。
而因為被懷疑聖人造化之事,所以最後將自己的意志和所有儒家正氣全部化進去了。
目的就是想要在這過程中,能夠保護宋知書安全,不會夭折,活到最後。
他很清楚,在古云先生等南派大儒心中。
自己未來是可以成為聖人的。
因此,無論如何都希望他出任何事情。
否則,即便方天硯這等文寶,也不可能會主動護主。
一切源自於其中曾庸大儒的意志。
也就是為何,宋知書臨走之前,都沒有再見到他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