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派認為,由於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難以透過單純的教化去引導,必須要管教才行。
能做到這一點的,便是王朝勢力,制定規則,然後進行潛移默化的改變。
這就是王派的主張。
所以他們的理念,也只有王朝才能夠做到。
李策玄所拿出的學說,自然也是與王派有關的,名為《王道》,只不過更加完善一些。
但這個主張,卻讓在場一些宗門強者們微微蹙眉,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所說的王朝,自然就是大周,當初王派聖人,正是輔佐了大周太祖,建立了那個天下共主的王朝,在某一段時間內,甚至於各大宗門都需要退避。
現在又有人提出這些,自然引起了他們的不快。
只是這是儒家盛會,即便對此心中有意見,也不會多言。
王派一脈,鄭公文等大儒聽到這個學說後,眼中不由露出欣慰之意。
李策玄的學說,也是經過他們教導,最後才成形的,絕對出色,即便放在歷代龍源大會上也是如此。
果然,七名大儒在聽到這一番學說之後,也是連翻點頭,不過他們並沒有急於給出評價,因為單單一個甲等,已經不可能了,必須要請聖裁。
畢竟這一學說影響很大。
“宗禮,李策玄學說,我們要請聖裁,不過這需要花費一些手段和時間,在此之前,你也可以闡述自己的學說,也就是說,你的與李策玄的學說,都可經過聖裁。”
此時,七位大儒其中一人開口,他的意思非常簡單,便是接下來可能要角逐出第一了。
而對於宗禮,雖說看上去普通,但眾人都知道,作為聖人之後,今日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所拿出的學說,必然也不同凡響,請聖裁是一定的。
倒不如讓直接一起。
“是。”
宗禮聽到此話後,點了點頭,稍加思索後,便再一次開口道:“學生的學說,名為《人》。”
“各位先生都知道,我宗派學說,以人為本,學生得多年教導,也有自己的感悟,所以與王兄和策玄兄的完全不一樣。”
說完這些,他便開始闡述自己的學說,正如宗禮之前所言,以人為本,講究人人都可達到至善境界,而儒學的出現,便是引導每一個人,將每一個人平等對待之。
宗禮說的這些,已經不侷限於單純的宗派了,而是擴大到整個人族。
所以幾乎每個儒家讀書人聽到後,都已經明白,此次龍源大會的第一人,怕是已經出現了。
難怪被宗派隱藏多年,也不愧為聖人之後啊。
連一旁的李策玄,也微微搖頭,知道自己的學說,對比於宗禮,確實不太行,甚至於無需請聖裁,以人為本,是整個儒家所追求和遵守的。
七位大儒相視一眼,也知道宗禮的學說更勝一籌,不過既然之前已經說了要請聖裁,那就不會妄下決斷,原因很簡單,因為一些學說,現在看似要出色一些,但須知,現在參加大會的,都是年輕一輩讀書人,他們也會在以後的日子中,不斷完善,最終或許開闢出一條新的聖道。
這些,僅僅只是大儒,卻不能完全看出來,需請聖裁。
事實上,請聖裁,不僅是裁定宗禮和李策玄的學說,同時還包括之前每一個參加的年輕讀書人,也是每一次龍源大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諸位,準備開始了?”此時,一名大儒開口,示意可以請聖裁了。
其他人點頭,只有古云大儒有些猶豫,他還在等。
“慢著。”
也就是在這時候,南派儒家一方的曾庸突然起身開口,然後望向身邊的宋知書:“宋小友,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