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景雲之所以說出這些,也不是為了什麼,他是覺得宋知書說的那句話很多,有些人,不該被遺忘。
就這樣,足足兩個時辰後,散修們才選擇散去。
宋知書等人安排好那些死去人的屍骨後,去了一趟萬世閣,他們之前做了一件任務,現在晉州大難接觸,妖魔自然也沒有了,任務自然完成。
萬世閣主親自接待,將任務的獎勵發放下去,總計是三十萬靈石。
做這件任務的一共五人,每人可分六萬。
但王衝死了。
故而最後只有四個人分。
除此之外,城主府也派人來了,說虞城之戰,但凡參與的散修都有功,各大宗門早就擬定好了獎勵,畢竟這是為整個人族立功,理當如此,而東西就會在這幾日送上門。
可以說,在眾人回到青州城後,幾乎一直都在忙碌,根本沒有歇息的時間。
一直到天黑,各種事情才徹底解決完。
陳景雲選擇回青州書院,畢竟他的老師在那裡,自己也是書院先生。
另外一批人也有去的地方,一一分別。
林成和李先松則與宋知書再一次前往雲靈齋,作為暫時落腳的地方,不過雲靈齋掌櫃說什麼也不收取任何費用了,認為他們是有功之人,可以進行免除。
對此,三人有些無奈,但也知道這是人之常情,如果非要給,那之後雲靈齋的生意都很難做下去了。
與林成二人告別,宋知書回到了房間,所有的一切也在此刻都歸於了平靜。
而從現在開始,虞城、晉州的事情也全部都結束了。
“結束了啊。”
緊閉門窗,宋知書盤坐在床榻上,心神寧靜。
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只不過這些天發生的事情,自己怕是不會去忘卻了,
沒有多說什麼,他站起身來,將紙筆放在桌子上,緩緩鋪開。
然後又回憶了一下這些日子以來經歷的所有。
良久,宋知書拿起筆,沾了沾墨水,在宣紙上寫下了一行字: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是中庸之道開篇的第一章。
因為在虞城連續的大戰,以至於在最近一段時間都沒有好好靜下心來讀書。
而今日再寫下了這一句話之後,宋知書又有了新的一種感受。
之前他對於此話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
認為只需要以自己的見解去做事,然後影響他人,就已經印證了開篇的這第一章了。
不過現在,宋知書有了另外的見解,認為並非只是影響到他人就可以了,正如之前在青州書院講學,傳播君子之道,其實要論的話,也能理解為修道之謂教,但很勉強。
教,教化也。
不僅是要他人理解明白,也需要他人有所感悟,同時做到這一步。
當然這並非單純的讓別人做出和自己一樣的事情,可以理解為以自己行事的準則,去引導他人,然後引出他人內心中的善。
儒家至善,是每個人讀書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對此,宋知書明白了更多。
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教化,一如此次虞城之戰,被天下人熟知之後,也會引起更多人心中的善。
“中庸之道,做人之道,無外乎如此。”
宋知書自語,明悟了更多的東西,對於中庸有了更多的看法和理解,這就是行萬里路的重要性了,讀死書是沒用的,需要有經歷,經歷才是最好的老師。
思緒至此,他繼續默寫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