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大儒開口,事情既然說開了,那就沒什麼。
雙方處理的問題的方式是不同,可目標到底是一致的。
太昊掌教見此還禮,然後繼續道:“不過我能看出,宋知書因為此事,對劍宗有意見,這沒什麼不對的,終究是我們的問題。”
“而我還是那句話,就算發生今日之事,宋知書選擇離開劍宗,但他依舊是劍宗之人。”
有些東西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開的,就如宋知書所遭受的那些,畢竟無法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
太昊掌教理解,心裡也沒有任何怪罪的意思,他希望能透過時間來化解這些恩怨。
“宋小友是知曉大理的人,老夫倒覺得掌教不用太過擔心。”
宋知書的為人,在場幾人古云大儒最為清楚,他知道宋知書離開劍宗,並不只為了今日之事,因為就算沒有,日後也是要離開的。
“如此便好。”太昊掌教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而後三人又在幾件事情上達成一致後。
古云大儒便選擇離開。
他的身形變得虛幻,意志也徹底消失。
宮殿中,太昊掌教和太上長老則相視一眼,並沒有說什麼。
因為接下來的計劃已經確定,就看該如何實施了。
不久。
明月城內。
宋知書已經回到了家中。
今日發生了很多,心神也有些疲憊,但他並未立即選擇休息,而是收拾了一下家中雜物,然後盤坐起來調息。
同時腦海中,將所發生的再一次整合、清理,為的是從中獲取更多的感悟。
並不是事情結束,就意味著結束了。
所謂吾日三省吾身,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宋知書明白,故而從未刻意迴避,而是選擇直面,也是一種修行。
一個時辰過後。
宋知書才緩緩睜開眼睛,同時心中知曉了更多的道理,今日之舉收穫良多。
“今日我不僅入了儒家知行境,獲得了三百道儒家正氣,加上已經有的兩百二十道,想來可以去開啟第二重的第二個仙盒了。”
宋知書沉下元神,瞭解自身情況。
此前他沒有選擇開啟,並不是儒家正氣不夠,而是擔心仙緣會受到修為的影響,所以就一直拖著。
如今成功築基,自然也沒什麼猶豫的。
如此。
宋知書清除雜念,然後沉下心生。
下一刻,儒聖仙塔呈現在眼前,寶光流轉。
宋知書沒有猶豫,直接越過第一重,來到了第二重。
裡面還有三個玉盒,開啟第二個玉盒。
一道資訊也自腦海中浮現。
開啟第二個玉盒,需要兩百道儒家正氣,比第一個多出一百道。
宋知書稍作思索過後,深吸一口氣,直接選中了一個玉盒,兩百道儒家正氣凝聚,湧入玉盒之中,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