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內。
仙光璀璨。
三十六個玉盒,浮現在眼中。
散發出四種不同的顏色。
最為熾烈的是耀金色,只有一個,而後五個為淡金色,十個銀色,二十個白色。
玉盒之中,藏有什麼宋知書不明白,但看這仙光燦燦,用腳指頭想都能知道,定然不是凡物。
咔。
也就在宋知書興奮之時。
一道清脆之聲響起,所有玉盒彷彿上了鎖一般,隨後光芒消失,以極快的速度交錯換位,令人頭暈目眩,根本無法直視。
待到一刻鐘後。
三十六個玉盒不再動彈,靜靜懸浮在寶塔之上。
與此同時一張金色經文也浮現在於眼前。
【儒聖仙塔第一重】
內有仙緣三十六。
以十道儒道正氣,可解鎖開啟玉盒仙緣,若得至寶仙緣,配合儒家知聖境則可上行二重寶塔,尋覓無上仙緣。
經文內容不多。
只是一眼,宋知書便清楚明白這座寶塔的作用了。
藏有大世仙緣,放在九重寶塔當中,一重寶塔有一件至寶,若是運氣上佳,從中選到至寶,配合儒家境界可以解鎖第二重。
若是運氣不佳,就要解鎖三十六玉盒。
“十道儒家正氣?”
“儒家知聖境?”
明悟寶塔作用後,宋知書不由皺了皺眉頭。
對於儒道,他還真的一知半解。
儒家多數活躍王朝之中,除了一些大宗法會,儒家弟子也很少前來修仙宗門。
而且經過這十多年的打聽了解,這個世界儒家確確實實很強,但數量不多,具體是為何,有各種說法。
儒家強者,言出法隨,上達天聽,更改天象,擁有莫大威能,天生就是妖魔邪祟的剋星,遠勝道佛二教,故而儒家為天下三教之一。
只不過修行儒道的人,少之又少,對比仙道來說,具備靈根就可以修行,無非就是快慢之分。
而儒家講究的是悟性,雖人人可學,但門檻極高。
說些難聽點的話,這太昊劍宗內,不識字的人不少,倒不是學不會,而是懶得學。
讀書這東西,在任何時代都是非常磨人的事情。
外加上修仙世界,有武力就可以得到各種好處,那為什麼要去讀書呢?
直接走捷徑不好嗎?
“看樣子自己必須要去好好了解儒家了。”
宋知書心中暗道一聲。
與此同時,他現在更好奇的是,儒家正氣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