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書沒有選擇靈植,倒不是不願意,主要是學會了沒用,靈田種植是大熱門行業,多少人擠破腦袋爭搶職位,秉承著大熱必死這個定律,宋知書選擇了銘文。
銘文,便是將一些古老的文字,銘刻在寶石當中,從而讓一些奇特的寶石,產生威能,加持於法寶之上。
據說一些強大的銘文師,將古老的文字,刻在人之肉身上,滋潤靈根,續命長生,脫胎換骨,不可思議。
但銘文師的要求很高,要精神強大,不止如此,還要掌握仙文。
所謂的仙文,則是古老的文字。
每一個時代的精華,不是功法,也不是法寶,在歲月面前,任何東西最終只是一場虛無。
而文字不一樣,可以一直傳承而下,只要天地不滅,文字就不會滅。
文字。
代表著一種傳承。
而銘文師,就是掌握這些古老的仙文,從而刻印在玉石當中,最終將這些玉石鑲嵌在法寶兵器,亦或者陣法之上。
可以說是全能。
而距離時代越久的文字,效果越好。
簡單洗漱一番後。
宋知書來到鐵架上,隨後手握刻刀,直接在玉石上雕刻。
先畫好陣紋。
隨後筆走龍蛇,十個呼吸內,便刻下一個‘凝’字。
十五年來,宋知書就是刻這個字,自然而然動作熟練。
這是中古時代的文字。
有多久的歷史,宋知書不太清楚,因為每一個時代都無法衡量。
中古仙文錄一共記載一千五百字,但真正實用的字,也就三百六十五個。
因為大部分字,比如說‘我’、‘部’、‘有’、‘楚’還有一些姓名,這些字毫無意義。
能被撰寫成書的文字,都是經過無數次研究。
三百六十五個仙文當中。
每一個字都蘊含大威能,只不過境界不足,無法發揮出相應的能力。
宋知書選擇‘凝’字,也算是適用性。
走的是凝氣之道。
銘刻出的玉石,加持在法器飛劍之上,可快速凝氣,若是加持在陣法上,譬如說聚靈陣,那效果更好。
只不過這樣的玉石,宋知書半年才能銘刻出一枚來。
境界不足,失敗率偏高,一枚下品仙文玉石,售價至少是十二枚下品靈石,相當於四個月的收益。
但成本是五枚一個,換句話來說,只有兩次機會,成功一次小賺,若是連續失敗,那就是血虧。
宋知書一年會刻印兩次,運氣好的時候,兩枚都能成,十五年來也只有兩年運氣極差,其餘都是小賺一點,偶爾血賺。
銘刻結束後。
宋知書擦了擦黑玉上的玉屑,仔細端詳一番後,確定沒什麼問題,便用刻刀直接抹去上面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