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除了開拓者的幾筆小交易外,其他各只球隊也紛紛展開了補強重建計劃,為下個賽季的比賽做準備。
首先是剛剛擊敗凱爾特人獲得總冠軍的洛杉磯湖人隊,這是他們歷史上第一次擊敗凱爾特人奪冠,洗刷了之前連續八次總決賽敗於凱爾特人之手的恥辱紀錄,同時也成為了nba歷史上第一支能夠在波士頓花園廣場捧起總冠軍獎盃的客場球隊。
新的賽季為了能夠稱霸聯盟,完成衛冕的偉業——1969年凱爾特人後後再無球隊衛冕,湖人透過交易繼續進行補強。
其中最重要的一筆交易,就是用1988年的二輪選秀權以及1989年的二輪選秀權,交換來了菲尼克斯太陽隊的大前鋒,莫里斯盧卡斯。
這在媒體評論界看來,又是一筆湖人式的“打劫”交易,用兩個無關緊要的二輪選秀權,得到了一名經驗豐富的內線老將。
莫里斯盧卡斯的巔峰正是在波特蘭開拓者度過,當時開拓者的絕對核心雖然是沃頓,可盧卡斯才是開拓者的頭號得分手。
那一賽季也就是19761977賽季,開拓者得到盧卡斯的交易可謂神來之筆,徹底完成了球隊的補強建設,也讓他們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拿到了一次總冠軍。
但之後,隨著沃頓的傷病,開拓者終於分崩離析,盧卡斯的低位也被米切爾桑普森所取代,最後盧卡斯成為了一名流浪球員,在各只球隊飄蕩,不過他每場比賽依舊能夠穩定地貢獻15分、10個籃板左右的資料,足以證明實力猶存。
隨著交易得到盧卡斯,湖人原本的替補內線,曾經的常規賽mvp鮑勃麥卡杜也就失去了他原本的位置,他和另一名湖人元老功臣,賈馬爾維爾克斯一起,被湖人掃地出門。
在冠軍的喜悅冷卻後,一切就又都回到了冷酷的現實中,無論過去做出多麼巨大的貢獻,都有被交易或者裁掉的可能,這就是nba。
與湖人相比,他們在總決賽中的老對手凱爾特人同樣沒有閒著,遭受了1985年首次敗給湖人的恥辱後,凱爾特人一心一意要在下個賽季復仇。
和湖人一樣,凱爾特人也選擇了補強他們的內線,而作為籌碼的則是凱爾特人曾經的總決賽mvp,球隊中最重要的替補,塞德里克麥克斯韋爾。
麥克斯韋爾在1984年拿到生涯第二個總冠軍戒指後,整體的競技狀態下滑嚴重,同時和球隊的老大伯德也出現了矛盾,在總決賽失敗後不可避免地捲入了交易,被送到了洛杉磯的另一隻球隊——快船隊,換來了一名極其重要的球員,比爾沃頓。
不知道湖人和凱爾特人是不是商量好了,夏天兩筆最重要的交易補強人選,都是曾經開拓者奪冠陣容中的球員,一個是頭號得分手,一個是絕對核心,開拓者一下子成為了東西霸主的補強培訓基地。
除了這兩筆重要的交易外,凱爾特人和湖人又都進行了一些小修小補,進一步地去完善球隊結構,他們的核心框架都沒有變。
值得一提的是,被湖人裁掉的元老賈馬爾維爾克斯,隨即就被洛杉磯快船簽約麾下,和他的老對手塞德里克麥克斯韋爾聚首洛杉磯,快船又瞬間成為了兩強的“廢品”回收站,不知道兩人在同一球隊打球會不會覺得異常彆扭。
湖人和凱爾特人此時互相之間可謂“全世界我的眼中只有你”,一切交易活動都是為了針對對手而去,但其他球隊卻是對這兩隻球隊的霸主地位虎視眈眈。
東部即將崛起的新貴,在85年季後賽中和凱爾特人大戰的底特律活塞,他們首先在選秀大會中,用首輪的第18號籤,拿下了來自麥克尼斯州立大學的得分後衛,喬杜馬斯。
毫無疑問,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選擇,非常關鍵的一個籤位。
他們還在選秀大會上挑中了身高170,但彈跳極其驚人的“土豆”斯帕蒂韋伯,不過很快他們就將這個充滿奇蹟味道的小個子給裁掉了。
更關鍵的還是下一個交易,在六月中旬,選秀大會的前一天,活塞將球隊的主力大前鋒,曾經的全明星球員丹朗德菲爾德交易去了華盛頓子彈,得到了無關緊要的麥克吉布森,以及內線打手,“牛肉佬”裡克馬洪。
底特律在嘗試快速進攻打法不成後,已經開始了另闢蹊徑,走上了一條影響深遠的肌肉、暴力之路。
相比而言,東部的另外兩隻勁旅,千年老三密爾沃基雄鹿和曾經的老霸主費城76人,則是沒什麼太大動靜。
選秀大會上,雄鹿隊在第七輪,總第160順位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順位上,挑中了來自美國國際大學(怎麼聽怎麼像野雞學校,但它成立於1885年)的小前鋒馬里奧埃利,隨即又將他裁掉。
不過,這是一個註定要在未來放光放彩的小人物。
除此之外,雄鹿幾乎沒有做任何調整,這也註定他們將在千年老三的位置上把板凳坐穿。
而老霸主費城76人同樣在選秀大會和交易、自由市場上無甚收穫,j博士歐文又老了一歲,查爾斯巴克利還在成長,摩西馬龍巔峰不再,這支在1983年風光無限的泰坦尼克號,正在逐步沉入冰冷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