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歷克斯英格利什來說,得分是他籃球生涯最最重要的信仰。
不得不說,八十年代的丹佛掘金是一塊激發球員潛能的風水寶地,英格利什在1976年以第二輪第六順位的低順位被選到寒冷的密爾沃基。
雄鹿這支球隊一向走防守路線,英格利什這種瘦長、以投籃進攻為主的球員,在雄鹿並不會得到重視,在渡過兩年的新秀賽季後,他在1978年被交易到了印第安納步行者。
1978年在步行者這支剛剛進入nba聯盟的球隊裡,英格利什開始展現出他出眾的得分能力,這個執著於跳投的傢伙,把他的場均得分從上個賽季的9分提高到了16分,幾乎翻了一倍。
到了19791980賽季,英格利什的得分繼續穩定在16分左右,但是步行者依舊不太看好這位除了得分,其他各方面都不甚突出的瘦弱的前鋒,終於在賽季中期將他交易到了丹佛掘金隊。
當時作為交易籌碼的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印第安納舊將,也是aba時期步行者的頭號巨星,“失誤大王”喬治麥基尼斯。
麥基尼斯在1976賽季,aba併入nba的時候,與籃網的巨星j博士歐文一同選擇了投靠費城76人,兩位aba的巨星渴望聯手統治nba。
但他們的夢想在1977年總決賽破滅,終結他們的正是比爾沃頓的波特蘭開拓者。
隨著78年76人的碌碌無為,他們終於把麥基尼斯這個失誤王送到了丹佛掘金,而在掘金隊,麥基尼斯的狀態開始下滑,到了19791980賽季,麥基尼斯的資料已經縮水了百分之40。
這時,他在aba的老東家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步行者寄希望於這位曾經的avp大滿貫(他曾一個賽季包攬avp,全明星賽mvp和季後賽mvp),再回到故地後能夠重煥青春。
可惜這一回步行者看走了眼,有些東西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麥基尼斯在步行者接下來的幾年裡狀態不斷下滑,最終也沒能帶領老東家在nba重新崛起。
相反,掘金隊是撿了一個大便宜,他們慧眼識寶,在英格利什的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潛質,更重要的是,英格利什的進攻型打法正合球隊新主教練唐尼沃爾什的戰術——在沃爾什之前,球隊的主教練是著名的學院派拉里布朗。
來到掘金後,英格利什簡直是如魚得水,7980賽季的下半場賽季,他的場均得分就一下子突破了20分大關,來到了一躍成為聯盟關注的新晉得分手。
19801981賽季,英格利什在掘金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唐尼沃爾什選擇從主教練的位置上退下,由道格莫來繼承他的帥位。
道格莫在風格上與唐尼沃爾什一脈相承,都主打進攻型風格,而且體系更加的流暢和開放,英格利什在得分上也是更上一層樓。
到了19811982賽季,英格利什終於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爆發,場均得分上到了25,更重要的是他場均擁有6.8個籃板與5.3個助攻,雖然掘金的體系就是適合刷資料,但英格利什能夠得到這樣的成績,也說明的了他在球技上的巨大進步,這一年,他入選全明星。
此後,英格利什便成為了聯盟最強的得分手之一,與球隊中另外兩名場均20分的得分手一起組成了掘金的“三個火槍手”,開始射遍聯盟。
三人中的其中一人,就是當時的掘金大前鋒,奇奇範德維奇。
範德維奇和英格利什兩人,一個偏內,一個偏外,投射技術全部爐火純青,他們在場上的時候,一左一右,一內一外,對於對手的防守人來講,面對他們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但nba的比賽並不是只有進攻就可以的,掘金的陣容雖然火力無雙,可是他們的防守能力也總是能讓對手的進攻能力“提高”兩個檔次。
這樣的缺陷到了季後賽就是致命的,所有人都知道,季後賽防守有多麼的重要。
在19831984賽季,範德維奇和英格利什在個人得分上都達到了巔峰,可是掘金在常規賽卻戰績不佳,季後賽更是首輪遭到淘汰。
休賽期,掘金決定做出改變,他們和開拓者可謂一拍即合,因為開拓者同樣在季後賽首輪遭到淘汰,而且是被菲尼克斯太陽下克上。
就這樣,曾經場下一同練習投籃,場上一同瘋狂飆分的好隊友,在nba這個生意場中被交易。
當然,事實證明這個交易可能是休賽期的最佳交易,掘金的陣容得到了厚度與深度上的補充,同時進攻能力並沒有損失。
而開拓者則得到了需要的外線穩定單打得分點,兩隊的成績都直線上升,霸佔了西部前三把交椅中的兩把。
現在,西部半決賽的狹路相逢,讓範德維奇與英格利什必須一絕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