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死她沒有過多的概念,印象中,大人們說一個人死會用“沒”這個字代替,或許死這個字代表了生命的終結,而沒這個字卻承載了活人所有的惋惜。
奶奶的葬禮和夏小五想得不一樣,屋子在五樓,卻要在一樓的平臺上搭上了許多棚子。夏媽媽把她帶到五樓的一路上,也和往常不一樣。夜裡的樓道仍舊是燈火通明,大人們說,那些一直亮著的燈,叫長明燈,能夠為逝者引路。
但奶奶應該不會迷路,這條路,她閉著眼睛也能找到。夏小五小時候,奶奶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小五啊,牽著奶奶的手,別走丟了。
可今天,奶奶卻走丟了。
屋裡的人,眼睛紅腫著,但都沒有哭。前來弔唁的人有很多,大多人都很面生,只有小五爸能精準地說出他們的名字。身為這個家的長子,小五爸聽著爺爺的那一句別哭,就真忍住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甚至笑著招待著客人。
孩子們坐在一起,大人們說燒元寶的時候會有嗆人的煙,不讓他們出門。他們個個低著頭,都像是懂事了,誰也沒說無聊,看著自己的鞋子,看著地板,豎著耳朵聽著外頭的動靜。彷彿只有此刻的安靜,才能讓他們更好想起奶奶的樣子……
木櫃子上的小鋼琴,不是奶奶買來的,而是有一次小五和奶奶一同出去,看見路邊有兩架小鋼琴,奶奶撿來的。那個時候的老人,總是捨不得東西,看著路邊別人不要的東西,總是要去看看,有沒有好貨。而那架小鋼琴就是。
小五爸不喜歡奶奶做這種事,所以奶奶每次都偷偷拿回來,然後給擦乾淨,放在櫃子的最上面。那是孩子和奶奶才知道的秘密。
夏小五倒是很喜歡那個鋼琴,因為奶奶將它擦得很乾淨,幾乎看不出來是撿的。鋼琴的鍵有幾個壞了,奶奶每次都會避開那幾個鍵彈上一曲簡單的兒歌,兩隻老虎或是歡樂頌。總之,只要小五想聽,奶奶就會給她彈,雖然有時候覺得無聊,但還是纏在奶奶身邊。
“小五,要不要吃點東西?”表姐給她拿來了幾塊豆腐乾,那時候只要辦喪事,家裡就會有豆腐乾。
小孩子嘴饞總喜歡幹吃這些,家裡長輩也無暇管他們,就只讓年長的表姐照顧他們了。
“表姐,奶奶沒了……”
“嗯,沒了。”
“為什麼?”
“好像是因為心臟病,送到醫院時已經沒了。”
“表姐,可奶奶之前還好好的。”
“小五。”她又給了小五一塊豆乾,“你覺得這裡最傷心的人是誰?”
“爸爸,還有姑姑叔叔,還有爺爺。”
“他們哭了嗎?”小五搖頭。
“那是因為,他們不想讓奶奶在最後一刻還是不放心。媽媽始終是媽媽,在全天下媽媽的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有位名人說過,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我想,奶奶也許……”
小五聽不太懂,但鼻頭一酸還是忍不住哭,哭得很難看,那種想要哭出聲卻又忍住的樣子,真的很難看。表姐就一直抱著她,那裡的孩子,一個個的也跟著紅了鼻子。
或許只有長大,我們才會明白,不管多大了,孩子永遠是孩子,爸媽永遠是爸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