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凌站在崗亭探照燈的光暈裡,看著自己撥出的白霧與盛瑤相機鏡頭前的哈氣重疊。
她正對著星空調整曝光引數,忽然輕笑起來:“英雄同志,你猜北斗三號第47顆衛星的軌道傾角誤差是多少?”
鄔凌正要回答,口袋裡的加密手機突然震動。
是警衛員發來的訊息:博物館穹頂合金樣本檢測報告已刪除,資料備份伺服器今晨遭遇“意外”斷電。
盛瑤的鏡頭忽然轉向東南方。
夜色中,某棟寫字樓頂層的led廣告牌正在迴圈播放擁軍宣傳片,畫面裡鄔凌指揮演習的身影被跳動的光點切割成碎片。
她按下快門的瞬間,廣告牌突然黑屏,整條街的梧桐樹影都劇烈搖晃起來。
鄔凌望著恢復正常的廣告牌,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軍裝袖口的銅釦。
當盛瑤湊過來檢查剛拍的照片時,他注意到她髮梢沾著片梧桐葉——與三個月前他們初見時,飄落在重要檔案袋上的那片形狀完全相同。
故宮角樓的剪影剛浸透晨霧,鄔凌的軍靴已經踩上軍事博物館後巷的青苔。
他摘下將校呢大衣的肩章,露出內襯裡暗繡的北斗七星圖案——這是當年雪豹突擊隊退役成員的接頭暗號。
潮溼的磚牆上,三道深淺不一的劃痕在晨光中泛著油潤的光澤。
“報告鄔指,三號檔案室恆溫系統近三個月用電量波動,與館藏青銅器氧化速率存在0.7%的偏差。”拐角陰影裡傳來沙啞的煙嗓,裹著芝麻燒餅香氣的資料夾從通風口遞出,“您要的合金樣本光譜分析,在第七頁折了角。”
鄔凌的指腹擦過檔案邊緣的茶漬,這是老部下張鐵山特有的標記。
去年處理南海聲吶陣列洩密案時,對方就是用同樣帶著油腥味的檔案袋,給他送來關鍵性的水下聲紋比對資料。
“穹頂合金裡的鈧元素超標了十二個pp。”盛瑤突然從琉璃瓦屋簷探出頭,髮梢還沾著夜巡無人機螺旋槳捲起的柳絮。
她晃了晃腕錶的全息投影,三維分子結構圖在晨霧中泛著幽藍,“這含量剛好夠給衛星塗層當催化劑呢。”
鄔凌盯著分子結構裡異常躍遷的電子軌道,突然想起半年前在哈薩克見過的“隕石雨”——那些墜落在拜科努爾航天基地附近的太空垃圾,表面同樣附著著類似成分的催化層。
當時俄方專家堅持說是太陽風蝕作用,現在想來,那些刮痕的走向倒像極了某種定向能武器留下的灼燒紋。
“幫我約見‘鷂子’。”他掏出軍綠色保溫杯,在杯底用濃縮咖啡液畫出加密座標,“就說我要借他養的信鴿配種——記得提醒他,這次要配的是能橫渡臺灣海峽的品種。”
盛瑤的睫毛在晨光中顫了顫。
她知道“鷂子”是東南沿海某潛艇基地的退役聲吶兵,更知道那些所謂的“信鴿”,其實是經過改裝的低空電磁脈衝探測器。
三個月前他們追查走私紅銅電纜案時,正是靠這些“鴿子”帶回來的磁場擾動資料,鎖定了海底光纜竊聽器的位置。
當夜十點十七分,黃浦江貨輪的汽笛聲掩蓋了集裝箱內的加密通訊。
鄔凌盯著老式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十六名退役戰友的聲紋特徵正在頻率軸上疊成加密圖譜。
來自瀋陽軍區的前電子對抗專家突然敲擊話筒,摩爾斯電碼轉換的語音帶著電流雜音:“鄔指,您查的模擬訓練器序列號,關聯著三年前某次高密級演習的電磁環境引數。”
盛瑤的鋼筆突然在記事本上洇出個墨點。
她想起上週在總參檔案館翻到的演習記錄,那些被紅筆圈出的通訊中斷時段,恰好與東南沿海出現異常電離層擾動的日期重合。
當時值班參謀解釋是太陽黑子爆發,可若是訓練器的定位模組被人為注入了錯誤的地磁引數......
“這是第47研究所上季度報廢的晶振元件。”雲南方向傳來的聲音帶著雨林溼氣,包裹在普洱茶餅裡的儲存器泛著陳香,“但我們在瑞麗口岸截獲的同批次貨物,老化速度慢了整整十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