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楚逸塵便早早起身,前往選定的烽火臺建造地點勘察。他深知烽火臺的佈局關乎邊關安危,每一處選址都需謹慎考量。楚逸塵帶著幾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和測繪工匠,沿著邊關周邊的山巒與要道前行。他們仔細觀察地形,記錄下制高點、視野範圍以及與周邊據點的距離。
“此處地勢高峻,視野開闊,可俯瞰塞外大片區域,是建造烽火臺的絕佳位置。” 楚逸塵站在一座山頂,手指遠方,對身旁眾人說道。工匠們連忙拿出紙筆,繪製詳細的地形草圖,將領們則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然而,確定選址只是第一步,建造烽火臺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都是巨大的挑戰。楚逸塵估算了一番,僅建造材料的運輸,就需要大量的民夫和牲畜,而這又會影響到城內其他重建工作的人力調配。
回到城內,楚逸塵與蘇瑤商議此事。“瑤兒,烽火臺的建造迫在眉睫,但目前人力和物資調配十分棘手。” 楚逸塵滿臉憂慮地說道。蘇瑤思索片刻,透過紙筆回覆:“不如從各重建專案中暫時抽調一部分人力,優先保障烽火臺建設。同時,發動城內百姓,給予一定報酬,鼓勵他們參與運輸工作,這樣既能解決人力問題,又能讓百姓增加收入。” 楚逸塵聽後,眼前一亮,覺得此計可行。
於是,在蘇瑤的組織下,城內張貼出招募運輸民夫的告示。百姓們得知參與烽火臺建設不僅能為邊關防禦出力,還能獲得報酬,紛紛踴躍報名。很快,一支由百姓和部分士兵組成的運輸隊伍便組建起來。他們推著獨輪車、趕著牛車,源源不斷地將建造烽火臺所需的磚石、木材運往各個建造地點。
在烽火臺建設現場,工匠們日夜忙碌。他們按照設計圖紙,有條不紊地堆砌磚石,搭建烽火臺的主體結構。楚逸塵每日都會親臨現場,監督工程進度,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問題。有一次,工匠們在建造過程中發現部分磚石質量不佳,容易破碎,這可能會影響烽火臺的堅固程度。楚逸塵得知後,立刻下令暫停施工,安排人員重新篩選磚石,並對供應磚石的作坊進行檢查。經過一番整頓,確保了磚石質量,工程得以繼續推進。
與此同時,蘇瑤在城內積極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她邀請了周邊地區的農業專家,為百姓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在農田裡,專家們親自示範如何改良土壤、合理灌溉以及選擇優良種子。蘇瑤則在一旁透過紙筆向百姓們解釋技術要點,鼓勵大家嘗試新方法。“鄉親們,這些新技術能讓我們的莊稼長得更好,收穫更多糧食。大家不要害怕嘗試,有什麼問題隨時問我。” 在蘇瑤的鼓勵下,百姓們紛紛按照專家的指導,對農田進行改造。
在手工業方面,蘇瑤走訪了城內的各個作坊。她發現一些傳統的手工業技藝面臨失傳的困境,而這些技藝製作出的產品在市場上卻頗受歡迎。蘇瑤決定出資設立專門的工坊,召集那些老手藝人,讓他們將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在工坊內,一位老木匠正在教幾個年輕學徒制作精美的木雕。蘇瑤看著他們專注的樣子,心中充滿希望。她透過紙筆與老木匠交流:“師傅,您的技藝精湛,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有什麼困難,儘管跟我說。” 老木匠感激地說道:“夫人,多虧了您的支援,我們這些老手藝才有了傳承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推移,烽火臺的建設逐漸接近尾聲。一座座高大堅固的烽火臺矗立在邊關周邊,宛如忠誠的衛士,守護著這片土地。楚逸塵看著完工的烽火臺,心中充滿成就感。他親自登上烽火臺,點燃烽火,測試其訊號傳遞效果。只見滾滾濃煙直衝雲霄,在數里之外都清晰可見。“將士們,這些烽火臺將成為我們抵禦外敵的眼睛,一旦有敵情,我們便能迅速做出反應。” 楚逸塵對身旁計程車兵們說道。
在農業和手工業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採用新技術種植的農田裡,莊稼茁壯成長,一片生機勃勃。百姓們看著自家農田的變化,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而手工業工坊製作出的產品,不僅滿足了城內百姓的需求,還透過商路運往周邊城鎮,為邊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一天晚上,楚逸塵和蘇瑤再次漫步在城牆上。月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柔而寧靜。“逸塵,看到邊關在我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好,我真的很開心。” 蘇瑤透過紙筆寫下心中的喜悅。楚逸塵輕輕握住蘇瑤的手,說道:“瑤兒,這都是我們共同的功勞。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兩人望著遠方,眼中充滿了對邊關未來的無限憧憬。他們知道,在守護邊關、建設邊關的道路上,他們將繼續攜手前行,為這片土地和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他們的愛情,也將如同邊關的烽火臺一般,永遠閃耀著堅定的光芒,成為激勵後人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