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報傳來時早朝上的拓跋弘瞪著眼睛愣了三秒鐘。隨後,他揮手將龍案上的墨玉骨扇砸在地上。
扇柄應聲碎了。那滿身風塵、血汙戰袍的傳令驛官跪在大殿上,高喊道:“吾皇!楚將軍率五萬兵馬奪下了夏都西平府!夏國滅國!楚將軍雖身死,其魂不滅……”
“他為何要去送死!”拓跋弘站起了身,拍案大喝:“楚達開擅長伏擊,作戰周全!五萬先鋒奪下了西平又如何,沒有後盾接應,很快就會再次失守……”
多年之後,這個日子成了秦朝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楚將軍的身後名自不必說,吞併夏國的豐功偉績足以讓後人頂禮膜拜。
不過在拓跋弘眼中,這樣急於求成的進攻百害無一利。他是上過戰場的皇子,對領兵作戰相當擅長。如果楚將軍能夠穩紮穩打,一點點地推進戰線,夏國早晚會得手的。他領五萬先鋒奇襲,卻最終慘勝,夏國國都打下來了也守不住,失守後又要從頭開始……
“西北騎兵呢,難道就沒有後援?!”拓跋弘連聲怒道:“五萬先鋒,連著主帥一道幾乎全軍覆沒?”
“西北幾十萬的守軍,將軍原本……原本命令大軍在先鋒之後的三百里之處駐紮……”那原本激情澎湃的傳令官被皇帝罵得失了底氣。他也終於感覺到這一次攻破夏都,真不是什麼值得慶賀的喜事。他吞吞吐吐地道:“然而半路不知怎的,大軍沒能及時趕來……”
拓跋弘站著,凝神半晌,最終長嘆一口氣:“罷了,戰場風雲莫測,朕也是明白的。”看起來,楚達開本也是思慮周全的,但戰場上敵我雙方都是詭計迭出,那跟在先鋒隊後方的幾十萬大軍就被拖住了,導致無法回援。
不出拓跋弘所料,不久之後就從西北送來了西平府失守的戰報。
楚將軍死後,其屍首被裝在紅色楠木棺槨中聲勢浩大地運回京城,一路上都受到周遭百姓跪地相迎。雖然皇帝並不滿意他的戰術,然而不可否認,他攻破夏國都城的那一刻才是載入史冊的時間,大秦上下也將他視作英雄。隨後數十年中,西平府這個城市五次淪陷,五次易主——在蒙古和秦國手裡被搶得雞飛狗跳,但最終還是被秦國收入囊中。
乾武十二年秦軍的第一次攻陷,成為吞併夏國的開端。
西夏戰場並沒有因為主帥戰死而亂了套。拓跋弘很快派遣西梁王從匈奴邊境上撤下來回援楚家軍,又當即擢升副將洛容真為主帥。洛將軍本是個出身高貴的富家公子,祖母是景宗的嫡出長帝姬,不過這人還算有些本事,家訓嚴厲,年紀輕輕就上戰場歷練。如今他有今日地位也是憑著軍功升上來的。
朝堂之上,“天下奉秦”的言論漸漸開始攢動。夏國不過短短一年就遭傾覆,人都是貪婪的,很多朝臣,包括拓跋弘自個兒,都開始幻想秦國吞併所有國家的盛況。拓跋弘開始從各地調兵遣將增派去夏國邊境,希望再次奪回西平府,早日將夏國變成秦國的疆土。
甚至這類言論開始秦國的百姓中間流傳。
從拓跋弘身上,林媛清晰地看到了正史中拿破崙和俄國沙皇的影子,他們都是熱衷於侵略與吞併的君主。然而他們的下場都稱不上樂觀,盲目地擴張導致了國力空虛,揠苗助長一般地,他們得到的只會是一個龐大的空殼子。最終他們帶著已經筋疲力竭的軍士們,死在最後一場戰役中。
如今的秦國也是一樣,還遠沒有強盛到能夠支配天下的地步。
不過林媛可沒有資格去勸解皇帝,也無需去關心整個秦國。她要費神的,只有後宮這一畝三分地。
楚將軍戰死後,拓跋弘按律追封他為榮王,楚家長子襲爵降一等為榮郡王。恬貴嬪因父親的戰功加封淑媛。
然而這樣充滿了榮耀的晉封,並沒有為楚華裳帶來好運。
劉氏喪子一事在後宮鬧得沸沸揚揚。先前楚華裳有父親支援,就算拓跋弘疑心她,卻也顧忌著她的父親不會禁閉、審問她。在楚將軍戰死後,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首先是上官皇后反應過來。她在楚華裳冊封半月之後,再次挑起徹查劉氏小產真相的風波。而且很快,她將千夫所指的楚華裳禁足在鹹福宮。
皇后此舉得到了皇帝的默許。她開始嚴刑拷打楚華裳的貼身宮人,在其中一人屈打成招後楚華裳被她從鹹福宮裡拖出來,扔進了慎刑司。而此時的拓跋弘竟是絲毫不插手,楚將軍死後楚華裳就失去了價值,這個小小庶女若是剝下了“出身”二字,在拓跋弘心中的位置不過爾爾。
兼之有上官璃在皇帝面前讒言,拓跋弘偏袒皇后,又深恨劉氏的慘死,竟是不想管楚華裳的死活了。
林媛冷眼旁觀,她不得不承認一個帝王的心狠,然而她也覺著楚華裳走到這一步是自作孽。不同於自己獻給皇帝的“忠貞的愛與情意”,楚華裳忽略了這一點,她天真地以為憑藉出身就能夠安穩地走下去。身為一個女人,她最大的敗筆就是沒有付出足夠的愛。
她在拓跋弘心中就是一個冷冰冰的價值載體,她做下的事情——曾經在曇花花圃中設計謀害林媛,最終害死了任氏母子;如今又捲入劉氏風波中。所有這些都讓皇帝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