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夜宴變成了一場大亂。
刺客是冷宮裡的廢妃,上官皇后難辭其咎,忙趕著徹查。皇帝氣得不輕,遷怒之下甚至將恬貴嬪傳過去斥責一通。
雲丹有幸沒有大礙,她左手的三根手指頭都差點被砍斷了,御醫給接了骨,纏著厚厚的繃帶調養著,說是不會有事,但會留下疤。雲丹對這樣的結果已經十分慶幸,手上留疤無傷大雅,只要一張臉沒事就好。
皇帝賜下珠玉錦緞安撫雲丹,卻十分無奈地與她道,楚華歆是湖廣總督楚大將軍的女兒,就算刺殺皇妃按律誅三族,他也不能懲罰楚家。楚華歆已經死了,你又沒傷得太重,這事兒就當過去吧。
雲丹是吐蕃皇族,自然明白皇室爭端,對拓跋弘的處置無可分辨。除了忍下這口氣,她又能做什麼呢?
而大約五六日之後,皇后那邊就查出了眉目。
經冷宮的女官招認,負責看守廢妃的一個陳姓的太監曾經服侍過身為修容的楚華歆,後來楚氏獲罪被貶,身邊宮人都被罰入掖庭。陳內監在宮裡鑽營著,出了掖庭後又被分派道冷宮這種沒油水的地方。
陳內監念舊情,對故主十分照顧,這次楚華歆就是由他幫忙逃出冷宮,又弄到了一件宮女的衣飾混進明臺夜宴中。
至於楚華歆為何要賠上性命去刺殺一個素未謀面的雲昭容?
這完全是一個誤會。
楚氏逃出冷宮的目的根本不是雲昭容,而是她的親妹妹,恬貴嬪楚華裳。
那個陳姓內監在楚華歆逃出冷宮後,自知罪不容恕,早就自盡了。上官皇后想查案無從入手,只好將冷宮翻了個底朝天,在楚華歆所居的屋子裡翻出了厚厚一沓血書,還有供奉的佛像之類——
楚華歆這些年苟活著,每一日都在怨恨親妹妹為了取代她的地位,陷害她入冷宮。冷宮沒有筆墨,她恨意難耐,刺破手指寫下無數詛咒怒罵楚華裳,還每日在佛像面前祈禱,希望得到一個報仇的機會能逃出去殺了楚華裳。
楚華歆終於等到了機會,就在半年之前,陳姓的內監從掖庭分配到了冷宮當差。他們潛心謀劃許久,偷那件宮女的衣裳就費了大力氣,終於一舉成功。
至於為何最後楚華歆會錯殺雲昭容?
只是因為當時在高臺上歌舞的雲丹,髮髻上佩戴一支藍玉鑲金銜東珠的髮簪。這根簪子,是楚家傳女不傳男的寶物,楚華歆幼時受盡父母寵愛,她姑母很早就將這東西傳給了她,後來此物隨她一同進宮。而在她獲罪後,由她的父親做主,將此物轉贈庶女楚華裳。
楚華歆對這東西太眼熟了,便以為臺上之人就是楚華裳。
彼時楚華歆在冷宮度過了四年地獄一般不見天日的生活,早已人不人鬼不鬼,她的雙眼在兩年前被一位女官折磨地幾乎殘廢,只能依稀看到光亮。她能認出那件自己佩戴了十多年不離身的簪子,卻早已看不清楚華裳的容貌。
所以她毫不猶豫地舉刀刺殺那個戴著簪子的女人。
上官皇后認為此事已經查得很清楚了。五月十五日,她頒下懿旨昭告六宮,雲昭容遇刺一事是冷宮楚氏一手所為,與他人無干。因著楚家有功,皇上早發了話,楚華歆死後不牽連家眷。
這事兒就這麼了了。嬪妃們無不慶幸自己沒有被捲進去牽連,然而再仔細琢磨皇后查出來的東西,許多人心裡就開始打鼓了——
這處處透著古怪的刺殺之事,當真是“楚氏廢妃一人所為,與他人無干”麼?
那根要命的簪子,可是楚家的傳家寶!
楚華裳為何要將這樣貴重、非同一般的東西,作為姐妹之間的禮物,贈給一個異國的皇女呢?
若不是雲丹戴了這簪子,楚華歆也不會錯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