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可不敢真殺了林媛和靜妃!然而卻是要做出一副謀反的假象,讓靜妃信以為真。
她早已查出謹嬪投誠了靜妃。
靜妃無子。她非常在意如今養在謹嬪名下、實則是被她自己抓在手中的五皇子。
當她意識到了最大的危險後,一定會逃出宮——去救回五皇子,還要去給皇帝傳信。她可以選擇趁亂殺死其餘的皇子,也可以順手救下他們向皇帝邀功。
靜妃的確相信了皇后在謀反。無奈的是,林媛也信了。
不同於靜妃,六皇子是林媛的親子。就算她有所疑慮,在六皇子的生死麵前她也失去了冷靜;就算她感覺到皇后做的事不大對,也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救六皇子。
上官璃對林媛感到很頭疼。她知道這女人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事後證明她的擔心完全正確。若玉照宮那邊的防備再松一點,林媛真有本事逃出去。她已經察覺到這個女人與朝臣有勾結——楚華裳那邊將面對的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敵人,楚家的那些死士根本不夠看,刺殺靜妃這事最終會被攪和成一灘稀泥。
若只是對華陽宮動手,以林媛在宮中的人脈,不出一刻鐘就能知道訊息。
只能兩宮一塊動手,把林媛死死困在玉照宮裡。
楚華裳下的命令是刺殺皇后。她自然會安排最穩妥的人手來做這件事。
可惜在那條從宮廷通往環秀山莊的官道上,轎子裡坐著的人不是皇后,而是靜妃與謹嬪兩個倒黴蛋。
上官璃選擇利用楚華裳來達到目的,是經過了最周全的思慮的。楚華裳母族勢重,她膽敢動手毒害皇子、刺殺皇后,派出來的人手一定不會令人失望。
在揚州城時,上官璃就查到楚家暗中養了一批北國人做死士。
那些人應該都來自蒙古。楚家再膽大也不敢勾結匈奴。
但從外貌上來說,蒙古人和匈奴人是很難分辨的。
果然,這一次刺殺,這批北國人就派上了用場。這事兒風險太大,日後萬一查出,也能推到匈奴刺客頭上去——如今效果已經達到了,皇帝並不知道刺殺靜妃的刺客究竟是什麼人,但他已經將這群人和皇宮周圍發現的刺客歸到了同一類當中。
楚家的死士手中拿著裝滿毒血的匣子,他們死後被認定為敵國刺客。此事直接導致上官璃翻身,疫病的真兇另有其人,她自然洗脫了冤屈。
所以,楚華裳所做的一切,實則為上官皇后達成了三個目的——獻藥給皇帝平息瘟疫動亂、刺殺靜妃、洗脫汙名!
自然,上官璃知道楚華裳有心在環秀山莊投毒——她的三個孩子都在那裡,她也是為人母的,不可能真讓自己的孩子涉險。在將方子送給楚華裳之前,她便已經將山莊中幾個皇子皇女都送去了上官府邸裡藏著。
中宮箋表,那上頭寫著兩條命令,第一是將環秀山莊中的皇子皇女送走;第二,才是將靜妃、昭媛二人禁足。
其實,在林媛選擇不顧一切要逼死她的時候,她真的被嚇住了,她以為是太后要賜死她。
她甚至撕下了鳳袍的衣袖準備往房樑上撩。是內心強烈的不甘,讓她不肯自盡。
就算日後生不如死,受盡屈辱,她也不能死在自己手裡。
與林媛的心思不同,她選擇刺殺靜妃而不是林媛。
或許是她比林媛更任性。她自幼養尊處優,入宮後寵冠六宮,跋扈的性子原本是做樣子給皇帝看的,但做得多了心性也慢慢變了。
她這麼多年過得都很爽。整天被捧著、一邊欺負人的日子能不爽麼。
所以在她查出的確是靜妃用時疫的手段陷害她的時候,她一怒之下,決定要靜妃的命。
一切的開始還要從乾武十二年的選秀論起。林媛挑起事端,指明靜妃的族妹韋氏秀女是蔣家小姐的表親。
本站訪問地址任意搜尋引擎內輸入:紫幽閣即可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