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殺了蕊兒的報應啊。
重病的元榮讓上官璃心神恍惚。她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情,想起了蕭皇后,甚至是沈廢妃。她的第一個孩子就是死在蕭皇后手裡的……
往事隨風散。
“本宮就在這裡守著,等帝姬醒過來。”上官璃疲憊地在床前的小杌子上坐了下來:“皇上聖體不能沾染上疫病,但元榮這邊的事必須稟報上去。你們每隔一刻鐘就去前朝催一次,讓皇上快些趕來,隔著寢殿的窗扇看一看元榮就行。”
***
元榮帝姬急病的事很快傳開。
林媛等人並沒有隨著皇后一道去長樂宮,皇后也嫌人多手雜,不準嬪妃們過來探望元榮。
黃昏時分皇太后的鳳駕才匆匆趕回來,皇后一直坐鎮不曾離開。內醫院大小醫官都被傳召過去了,長樂宮愁雲慘淡,直到太后回宮時都沒傳出一點好訊息。
疫病非同小可,未免朝堂動盪,皇帝下旨壓住了訊息。宮裡人只知道元榮病得重,但也沒有多心,那是個早產的女嬰,大病小災地太正常了。
而對於林媛之流的妃妾來說,元榮和她們半點干係都沒有,亦沒有人會真正關心這位帝姬的死活。但此事還是惹起了不大不小的風波,不少嬪妃在宮內閉門不出,祈禱著元榮病死——這樣的話,上官皇后可就倒了黴,若是能趁勢將這位霸道而兇悍的皇后拉下馬就最好不過了。
嬪妃們相安無事,只是麟趾宮的華貴人犯了哮喘,內醫院偏連個醫女都沒有,她一個人在寢宮裡咳得嗓子出血。林媛心知初春的柳絮最容易引發哮喘,看華貴人這副樣子就是被人整治了。
林媛沒幫華貴人,也沒去落井下石。她和趙昭儀兩個都忙著安頓秀女的起居,處理朝華堂的大小事情,哪有心思管別的。
到了入夜時,元榮帝姬依舊昏迷。長樂宮太后暫遷居至偏殿壽康殿,皇帝隔著簾幕看了一眼元榮後,回建章宮召梁御醫覲見,命他率內醫院醫官即刻找出救治帝姬、隔絕時疫的辦法。而元榮身邊,只有皇后一位主子陪著。
第二日太陽昇起的時候,皇帝不曾上早朝。
午時,皇后被太后軟禁在長樂宮,皇后寶璽被皇帝收回建章宮。
滿宮譁然。令人震驚的不止是皇后被禁足,更是太后以懿旨的方式曉諭六宮,將這件事坦誠地公之於眾。
沒有人敢去打探訊息。太后身旁通傳的姑姑倒是說得清楚,說是已經查出了元榮帝姬發病的緣由。
帝姬因為體弱,夜晚時常會驚悸難以入睡,身邊便要準備安枕的玉器。用上等的羊脂玉雕塞在枕頭底下,或者直接用暖玉做成的席子。
暖玉價值連城,其貴重已經超出帝姬的份例,是皇后特意下旨賞賜給元榮的。
經御醫查驗,帝姬所用的一盞暖玉琉璃茶碗的碗蓋上被摻了髒東西。
帝姬每晚睡前都會用這個茶碗沖泡一杯蜂蜜來喝,事情敗露時,正有一個小宮女將茶碗兜在袖口裡準備順出去,被人撞破后皇帝還以為是偷盜案,梁御醫拿過來用藥物試了才知道是禍害帝姬的元兇。
不單這些暖玉都是皇后送過來的,那小宮女也是皇后指派來照看帝姬的。皇帝盛怒之下命人審問宮女,一著不慎被她咬舌自盡,皇后遂百口莫辯。
太后和皇帝將時疫的事一力壓著,卻對外宣稱元榮帝姬中了毒。
林媛不敢貿然打探,故也不怎麼知曉真相。但她私下尋思著,若是中毒的話——僅憑一個小宮女的指認就能將堂堂皇后禁足麼?事發之前,皇后甚至還不辭辛勞地守在元榮床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樣的態度也難以讓人懷疑是她想要元榮的命。
怕是皇帝還查出了什麼別的,不便告訴眾人罷。
然而林媛一點都不因皇后的危機感到開心。她很清楚,就算犯下再大的過錯,只要上官皇后的父親還活著,皇后就不可能被廢。
本站訪問地址任意搜尋引擎內輸入:紫幽閣即可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