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我乃路易十四> 第一百九十三章 國王的復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三章 國王的復仇 (1 / 2)

今天沒寫完,明天下午更替,抱歉啦。————預言和寓言在第一次離開米蘭前,達•芬奇創作了一系列謎語形式的

“預言”,大概是作為宮廷中的娛樂。其中有一些是與食品有關的:“有許多人會不停鞭打他們的母親直至皮開肉綻,表皮上翻。”——謎底:耕地的農民。

他還略帶諷刺地寫道:“路邊的堅果樹向旅人們炫耀自己豐碩的果實——結果都被大家竊走了。”

“被無情的風颳過後,許多幼嫩的小孩被從母親的臂膀裡強行帶走,被扔在地上,被撕裂得支離破碎。”——謎底:水果、核桃、橄欖。

達•芬奇認為人們在不斷地剝削壓榨大自然,就連豐收都是一種傷害行為。

不過,他看待橄欖的視角卻與其他不同:“從天堂掉下來的憤怒的火焰,會帶給我們滋養和光明。”

“人們會殘暴地鞭打用來維持他們生命的物質。”——謎底:給穀物脫粒的人

“天真無知的小孩被帶離他們的保姆,然後死於人們殘忍的刀口之下。”——謎底:山羊羊羔

“他們中間的許多都遭受了倉庫和糧食被劫的命運,最後還死在毫無理性的人們的手中——被水淹沒或溺水而亡。”——謎底:蜜蜂傳記作家肯尼斯•克拉克(Kennetark)指出,這些

“預言”並非笑談。鑑於達•芬奇對動物的熱愛,這些預言

“代表了他拒絕將人類給動物帶來的無窮痛苦看做理所當然的決心,拒絕認同擁有先進技術的人類就可以對其他動物濫殺無辜的觀念。”另外一位傳記作家塞吉•布朗利(SergeBramly)則認為:“(這些預言)大量啟用了孩童的意象來進行比喻,實際上反映了達•芬奇自己因為其私生子身份和父母分居而遭受的傷害。”達•芬奇曾設計了不少軍用機械以便讓殺人變得更為容易,相較於這一事實,他對動物的憐憫似乎顯得不同尋常,不過列奧納多•達•芬奇從來都是這樣一位謎一般的男子。

他曾經還痛惜地說道:“被人們吃掉的雞蛋就再也不會產出小雞了。噢!像這樣從來就未曾出生的生命還有多少?”當然,另一方面,達•芬奇的購物清單上還是列著雞蛋。

當他寫《葡萄酒與穆罕默德的傳奇》時,這一矛盾情緒再次表露無遺;同樣的,葡萄酒也出現在他的購物單上:葡萄製成的神聖的瓊漿——葡萄酒發現自己被裝在一個打磨得金碧輝煌的杯子裡,放在穆罕默德的餐桌上。

因為有了如此大的殊榮,他得意得渾身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突然一陣截然相反的情緒襲上心頭,他不禁自語道:“我這是怎麼了,居然對將要降臨的死亡毫無知覺,反而滿心歡喜?我怎麼會沒有意識到我將要離開這金燦燦的住所,卻要進入人體骯髒又充滿惡臭的洞穴;我將要從這芳香而美味的玉露變成臭氣熏天的液體。這些不幸的遭遇似乎還不是全部——我還要與其他從人體腸道排出的腐爛發臭的物質一起,被迫長時間地待在那些惡臭醜陋的深淵中。”於是葡萄酒向老天哭喊,哀求上蒼為他所遭受的如此深重的苦難報仇,請求上蒼從此以後不要再讓這如此多的羞辱降臨到他的身上。

既然這個國家出產全世界最美味、最優質的葡萄,那麼至少不要再讓它們被釀成酒了。

於是朱庇特讓被穆罕默德喝進去的酒變成了精靈升入他的腦中,在那裡它損害了他的腦袋,並且讓他精神失常。

於是穆罕默德做了很多蠢事。在他恢復後,穆罕默德馬上立法嚴禁亞洲人飲葡萄酒。

自此以後,葡萄藤上結出來的果實終於獲得了屬於它們自己的自由。葡萄酒一進入他的肚子就開始發酵膨脹,那人的靈魂開始漸漸離開了他的肉體,升向天堂。

而思維也開始與他的身體分離。於是葡萄酒開始削弱他的意志,讓他像瘋子一樣怒吼咆哮,接著他便犯下了無法挽回的錯誤——殺害了他最好的朋友。

達•芬奇在這裡可能略微誇張了一點,不過這畢竟是個傳說,而且他多半是帶著半開玩笑的心情寫下這段傳奇的。

除了在他的購物單上可以找到酒外,達•芬奇自己也承認買過酒。他在1495年寫道:“星期二我買了早上喝的葡萄酒,9月4號星期五那天我又買了一些。”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不僅會去買酒,還會在早上飲酒!

布朗利提到了一段出處不明的來自達•芬奇的建議:“葡萄酒是很好的,不過在飯桌上,最好還是喝水。”達•芬奇筆記裡撰寫的《寓言》展現的又是另一番場景。

在裡面,樹木、植物、動物,甚至岩石都變成了有感知力的活物,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幅美好的義大利鄉村圖景。

在寓言《慄樹與無花果樹》(TheChestnutandtheFigTree)裡,達•芬奇再次表達了人們從樹木上摘取水果或堅果是一種多麼殘忍的行為:慄樹看見有一個男人在無花果樹上,將無花果樹的枝條壓彎了掰向自己,摘下成熟的果實,塞進嘴裡,無花果頓時消失在他的利牙下。

慄樹一面伸展著自己長長的枝條,一面發出嘈雜的沙沙聲驚呼道:?噢,可憐的無花果!

你看看自然對你的保護比對我的少了多少。你看看大自然將我甜美的子孫們包裹得多好——首先是一層柔軟的外衣,其上裹著硬質的外殼;大自然還不滿足於這些保護措施,他還給我裝上了些許尖利而密集的刺,好讓我可以遠離人們那雙會帶給我傷害的手。”話畢,無花果樹和她的子孫們開始放聲大笑,笑過之後,無花果樹說:“你應該知道人類會有足夠的智慧和創造力來剝取你的果實的,他們會用繩索、石頭和笆籬樁等一切可行的工具。當你的果實落地後,他們會用腳踩、用石頭敲以使你的子孫從作為他們盔甲的外殼中顯露出來,體無完膚並且全身粉碎。而此時的我只是被他們用手輕柔地觸控著,不像你,遭受的是棍棒和石頭。”這則寓言旨在說明以自我為中心而輕視別人的人會遭到相應的報應。

不過還有一點略帶諷刺意味的是,不管果樹的

“子孫們”被保護得多好,它們最終都會消亡於人類的胃中。在另一則關於樹的寓言中,達•芬奇似乎在為自己沒有子孫一事開脫:一株無花果樹站在另一株榆樹的旁邊,當看到榆樹的枝葉上並沒有任何果實,卻居然大膽地擋在了還未成熟的無花果前遮住了陽光時,無花果樹訓斥道:“噢,榆樹啊,你站在我面前不感到羞愧麼?當我的子孫們成熟時,你就知道厲害了1不過,當她的果實成熟的那一天到來時,一隊路過計程車兵發現了她。他們切斷或折斷無花果樹的枝條,將無花果扯了下來。士兵們走後,面對站在原地四肢殘缺不全的無花果樹,榆樹問她道:“親愛的無花果樹啊,比起生育出子孫卻讓他們遭到如此的厄運,沒有子孫豈不更好一點麼?”在寓言《女貞樹與烏鶇》(Tackbird)中,達•芬奇羞辱了那種認為世界是圍繞著他們轉動的人。

同樣的,他還是用到了從樹上摘取果實的主題:女貞樹一邊輕輕地撫摸著自己長滿幼嫩果實的柔嫩枝條,它們剛被一隻傲慢的烏鶇的尖嘴利爪戳傷,一邊以哀怨的聲音溫和地向那隻烏鶇訴苦,向他苦苦哀求道:既然他都偷去了女貞甜美的果實,至少請放過那些用來給小果實們遮擋灼熱日光的樹葉,以及不要再用他銳利的爪子抓傷柔嫩的樹皮。

聽到這些,烏鶇卻以一番斥責盛怒地回覆她:“噢,你這個不開化的小灌木,閉嘴吧。你知道自然創造你就是為了讓你給我提供營養麼?你難道看不出來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理由就是要給我提供食物麼?你難道還不知道,你這個低等的生物,到下一個冬天你將會變成食物和柴火麼?”女貞樹隱忍著聽完了這一番話,但卻沒有落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